Categories
经济、IT观察与思考

全球化的受益者

我有时候会想,为什么我会这么坚定不移的支持全球化。这不是一种理性客观推断下的结论,不是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性角度给出的全局均衡解,而其实只是我自私自利的个人选择。为什么,因为我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啊。

每每看到抨击全球化的文章,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直觉上从我的经历来讲如果不是全球化我就不会xxx。其实是这是一种极为偏颇的表达方式——作为一个天天在数据分析里面抨击选择性样本的人,我居然没有很好的意识到我只是在拿自己这一个特殊的样本来说事。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这归咎于我们常年接受的偏颇语文表达的训练方式,议论文需要举例说明,比如深受高考荼毒的“万能司马迁”。举例说明其实就是拿那些最特殊的点来说事,然后我们大脑思维里面就习惯性的去寻找最特殊的点,而忽略了平均水准。任何一个论点,其实你永远都能找到黑白两边的特例。难的其实是观察到所有的例子,然后再去作结论。

大概半年前看到一篇文章说,很多时候我们在极力吆喝着全球化的好,精英人群尤其受益于全球人才的流动性。记不清原文在哪里看到的了,搜了一下也没搜到,大致印象就是,在许多跨国企业里面,人才的流动性异常的方便。今天我说去亚洲,那明天公司就帮我全家行李打包送去亚洲了。当时看到这里我莞尔一笑,因为这几乎是我的切身经历。想起来我当年从上海搬到美国的时候,周五从上海的办公室办好离职手续,下午搬家公司的人上门来打包,周六一早随身带着两个箱子就从浦东机场飞到美国了。全日空的商务舱一路上睡的舒舒服服,吃的也舒舒服服。到了圣何塞机场,商务舱又是第一个出关,出来之后就有司机举着牌子来接,然后十几分钟就到了预定的临时公寓,里面各种物品一应俱全,桌子上放着短期租车的车钥匙,放下行李我就可以开车去超市买食材。周一一早去美国公司报道,朋友戏谈他只是正常过了一个周末,我就已经搬运自己来了美国,还一点都不耽误上班。

当时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因为不仅仅是我,我周围很多同事都是相同的流程。我们对这一切的便利司空见惯,好像这就是公司理所应当给予我们的。后来想了想,为什么这个流程如此的简单。对比之下,那些当年自己来美国读书的同学,好像跨国搬家并没有这般的容易。他们经历的那些周折我完全没有感觉,他们这些年在美国奋斗的艰辛我更是无法体会。然而时候想想,除了物流方面的便利,除了金钱上的慷慨,其实还有很多制度上的优待才能让我如此容易的实现跨国流动。比如,美国的工作签证是优待跨国公司内部的转换的。后来发现,不仅仅是美国,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一种特殊的工作签证类型叫做公司内部转岗,方便这些跨国巨头来内部调配人力资源。全球化的成果,其实是选择性地造福了这些跨国巨头,用自己全球资源的优势来垄断很多行业的发展。最典型的无非是互联网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真的投入就两项,人和服务器。铺天盖地的网络设好了以后,跨国公司利用自己的人才和服务器集群优势,一下就把小国家的互联网搞瘫了。全球数一下,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其实就那么几家,最后的语言隔阂只要投入一些人力资源就解决了。此外,相比其他任何行业,互联网的政府规制其实都是松散的,所以很容易被巨头们跨国垄断。久而久之,能发展出互联网巨头的只有那些大体量的人口巨国了,美国,中国,印度。其他国家可以在某一两个领域诞生一些火光,比如芬兰的游戏,但实在是没法全方位地垄断互联网生态圈。

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的吃相,其实比金融并好不到哪里去。至少金融还受限于各种严苛的监管。互联网呢?大家不都在默默享受着信息交换的便利和自由吗?

我们这些幸运儿,搭上了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全球化大潮的风帆,作为利益既得者极力地鼓吹着全球化。然而这个世界永远是有人受益就要有人牺牲,往往这种慢行牺牲是不容易被察觉的。是啊,当大家都在奔跑的时候,聚焦的永远是领跑的那一小群人,后面的人只能怪自己跑的不够快。可是有谁想过,为什么那些人跑的不够快,是他们天资如此,还是被前人践踏过的跑道已经变的泥泞不堪。

想到这里,我如果是个造物主,不知道会不会满足于这样越来越大的差距分布。以前那些地理啊,语言啊,文化之类的隔阂,现在都被打平了。于是胜利者的胜利变得更加理所应当,后面的追逐变得越来越艰难。逆袭,更加成为了小概率事件和被人传颂的传奇。我们这些全球化的利益既得者贪婪地享受着各种便利,然后和自己经历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避免听到太多外界的声音,从而可以活在一个自娱自乐的世界里。而然那些被全球化吞噬的不幸的人们,就应该任其自生自灭?

我们应该后怕的是,如果全球化当年没有选中我们这一批人,那么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我们是不是也已经沦为阶下囚?

2 replies on “全球化的受益者”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