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读书有感

博物馆里的埃及和埃及古城的埃及

可能我的艺术细胞不是天生特别敏感吧,小时候逛博物馆一直会感到无趣。后面长大了,人文知识多一些了,逛起博物馆来多少有点意思了。但长久以来,我觉得在博物馆最无奈的就是,很多时候很难建立我跟玻璃对面的文物的联系。不知道对方的故事的话,其实挺难引起情感的共鸣的。

在诸多艺术形式中,或许画作比古董物件理解起来稍微容易一些。毕竟画作就一小块儿二维平面,创作者必须绞尽脑汁来研究如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张力一般还是很突出的。物件就难了,创作者纵有无数心思,他首先要满足物件本身的功效,艺术展现往往不是第一位的。这就是我在参观很多知名博物馆的埃及展厅的感觉。木乃伊,雕梁画柱,象箸玉杯,无一列外都毫无生气地摆在冰冷冷的展厅里。我有限的艺术想象力完全不足以在脑中浮现他们原本的样子。

后来终于找到机会去了埃及,流连在卢克索古城,才真正看到了有生气的古迹。一棵棵巨型石柱,原来是组团支撑起入门长廊的宏伟。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原来只是忠实地记录着宗教的传说。他们不再被分割成一块块毫无生气的死物,而仿佛只是睡个午觉,任游人们来往不息。

类似的体验其实不仅限于文物。小时候会去动物园看动物,然而猛兽们丧失了野性的气势,旁观者也不会感到造物主的多元和奇妙。一个个展馆走下来,大同小异,动物们都不怎么有灵性。后面有幸在一些动物的原生栖息地看待他们自由奔腾、飞翔、游泳的样子,才感受到到野性本身的张力。生物才真正是生的,生生不息的。

啰嗦了这么多,除了描述一下这些年四处游荡的一些感受之外,更多的是发现读书也有这般道理。小时候只喜欢读小说,因为情节是跌宕起伏的。读不进哲学,因为完全不能消化个中精妙。现在,多谢时间赋予我的阅历,越来越可以在哲学书籍中得到一些共鸣。后面发现,我深有所感的哲学,其实是借助哲学本身产生的历史背景去理解的。柏拉图的理想国离不开希腊当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氛围,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大众思潮和诉求,并由美国建国发扬光大。单纯去读道理本身,其实多少有点浮沙筑高台,仿佛领悟了什么却找不到根基的联系。嵌入历史背景去读,哲学也便拥有了时代的生命力,生机勃勃。

最近在一点点试图理解最晦涩的康德。不求甚解,但求寻得一丝联系。

Categories
经济、IT观察与思考

穿越城区的高速路

三藩有一段有意思的历史。美国,尤其是西海岸,几乎都是高速路的世界。人们出门5-10分钟开上高速,然后就一路狂奔到目的地。如果没有高速路,人们移动的速度就要大打折扣了。这好像成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甚至连驾车都成为了旅游项目。比如big sur这样的旅游线路,就是美国经典的自驾之行。

刚来湾区的时候,我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南湾的101和280两条高速路,到了三藩市区就断了。一辆辆车必须下高速,然后穿越拥堵的市中心,才能到达城北的金门大桥、然后一路向北。这显然是增加了城区里不必要的交通不是?

后面听说这跟大地震有关,就上网查了一下三藩的高速路历史。原来,三藩也是曾经有穿越城区的高速路的,而且还有当年规划过却一直没有建成的480高速。 在大地震前,三藩临近海边的大道居然是双层高架桥。

1982年2月的三藩(海湾大桥北侧)

地震后拆毁高架桥的三藩

显然跟地震前相比,三藩的海岸线漂亮了许多。自此,我也从每每被堵在三藩市中心的哀怨,变成了支持三藩保留城市景观的愿望。当然,高架桥被拆毁,除了基于景观的考虑之外,还反映了人们对于湾区下一次地震不确定的恐慌。如果强震发生,高架桥的坍塌会造成更多的人员和车辆伤亡。

直到今年春天去了一趟西雅图,在海边走了一程,才恍然觉悟有没有高架桥真的是两种景观。西雅图跟三藩很像,市中心是在一座山上,所以高高低低的层次显得高架桥并不那么突兀。然而实际穿过高架桥下面到达码头,一回望才发现视线被阻的压抑。


从西雅图码头回望市中心,可见灰色的混凝土高架桥(摄于西雅图码头)

后来又去了一趟离西雅图很近的温哥华。无独有偶,这样的抉择在西海岸每个城市都发生过。当然,今天的温哥华市中心并没有高架桥,但是历史记录了人们曾经有过的争执。在温哥华市博物馆,我得以回顾这一段历史。


温哥华市博物馆里面展示的人们反对建立高架桥的游行(摄于温哥华博物馆)

和北美很多城市一样,温哥华市的中国城也是在市中心的区域,而当年的规划里面,高架桥会穿过中国城。 不出意外,当年如火如荼的反对建高速路运动也有很多华人领袖的参与。

温哥华曾经的高速路规划

有趣的是,在三藩当年高架桥是否拆除的争论中,三藩的中国城是支持震后高架桥重建而不是拆除的,因为当年的101高架桥正好结束在中国城,可谓给中国城的商铺们带来了高效的客流。温哥华的这段历史反过来,因为要穿越中国城,所以人们要抗议。

如今大概不会有人再在三藩提议重建高架桥了。就算日后真的随着城市增长不得不增加交通方式,估计除了发展公共交通之外(三藩最近已经在讨论市中心的“拥堵费”了),可能只能往地下深挖而不是在地上建桥了。三藩海边,令游客们赏心悦目的embarcadero大道,估计会一直传承于一张又一张明信片或者自拍照中了。

Categories
游来游去

我在周末看过你,摩洛哥

前两周在英国,想想周末左右无事,便干脆临时订了张机票去了摩洛哥。毕竟,卡萨布兰卡。

虽然临行前友人已经告知卡萨布兰卡其实没有太多可以看的,但没办法,想到Casa Blanca就会觉得兴奋。单单两天,故而轻装简行,背了个包就出发了。

11点多,飞机降落在卡萨布兰卡机场。我其实迷迷糊糊的,跑到火车站买好票,然后磨蹭着等着火车。直到出了port de casablanca车站,闻到了海风的腥味,才恍觉已经身在北非,身在我曾经心心念念的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果然城如其名,全都是白白的房子。整个城市还是发展中的节奏,有种第三世界的亲切。街道脏脏乱乱的,红绿灯和车人混杂,却也让我可以不守规矩地泥鳅入水,肆意欢快地乱窜。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一边是保守的阿拉伯妇女们蒙纱前行,一边是五星级酒店里面金发模特袅袅婷婷。我一个黑发黄皮穿梭其中,倒也不觉得自己多么突兀了。

卡萨布兰卡有着世界第三大的清真寺哈桑二世。虽然不似欧洲的教堂那样动辄几百年,却也难掩气宏伟大气。无论是外墙繁复的精雕细琢,还是内里光晕散漫到屋顶成圈。傍晚时分,城里人携家带口跑到海边来散步玩耍,清真寺前的大广场也就变成了市政广场,任孩童们踢球嬉戏。

然而贪心如我啊,就算只有短短两天时间,我还是要去看Marrakesh,去看那曾经首都的古城和炊烟。既然去看古城,索性便住在古城里,这样睡到自然醒,走走路就可以触摸古城。目不暇接的店铺和小贩,繁杂的花纹一再地重复。走过了一个个博物馆和故居,然后迷失在断壁残垣的昔日皇宫。可以花100块也可以花5块买杯橙汁,然后细细的品一下豪华饭店和街边小贩到底谁比谁更懂得原汁原味。

然后我就迷失了。迷失在自己的记忆里面,迷失在当地人不娴熟的英文里面,迷失在日落夕阳下的塔尖。看着这个城市的繁华与贫穷,走过整齐的林荫大道,却也会在古镇的石板小路上绕圈圈,然后看着10分钟前路过的街景再度一一呈现。嗯,马拉喀什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城市。朴实与狡黠并存的摩洛哥人,谁又能想到这个王国的支柱产业是采矿呢?

直到最后在马拉喀什机场再度经历了摩洛哥的不靠谱,上了回伦敦的飞机,我才恍然,原来这个周末的逃离就这么结束了啊。来不及亲吻撒哈拉的沙粒,来不及抚摸菲斯的纹理,我就离开了。至少,我曾不辞辛苦的在周末来看过你,摩洛哥。

Categories
游来游去

对欧洲的纪念(一)

有些事情就是像半夜里一盆冷水浇下来、一个激灵就醒了,然后与其任悲伤的思绪蜿蜒着到黎明,不如翻起身来计划一点什么。然后就随便定了一张去英国的机票,然后给朋友写信帮我出个签证邀请信,然后预约签证。前前后后等了一个月,拿到英国和申根签证之后,就迫不及待的踏上了去欧罗巴大陆的飞机。Europa,我居然已经离开你整整五年了。

飞机降落在清晨的希思罗机场。由于时差的缘故,我其实是在飞机上度过了三藩的白天,然后落地就又是伦敦的白天了。拢了拢稀松蓬乱的头发,然后冲了个澡,就开开心心的挽着朋友去逛伦敦了。伦敦其实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非常模糊的存在——老舍笔下的雨雾弥漫,抑或朋友口中的古典浪漫。就这样,我一直以为伦敦灰色的——每张耀眼的明信片都是灰色的街景配上红色到刺眼的邮筒和双层公交。

然而伦敦却热情地用透彻的蓝天和明媚的太阳迎接我。那些被灰色明信片所遮掩的其实是漫地的绿色。我很喜欢朋友的一个比喻——如果说苏黎世是硬汉,那么伦敦就是一枚安静的女子。就算在伦敦塔那里看着若干血腥的故事记录,我依旧感觉伦敦是一位身着绿衣的文弱姑娘。

伦敦不算安静。大本钟其实有点脏脏的,然后在大本钟前面的Westminster大桥上走过的时候,那种人潮涌动呼吸苦难的感觉居然让我有些哭笑不得——我应该是习惯于拥挤的人潮啊,为什么在这个桥上我却各种慌乱甚至窒息?伸出镜头拍不远处的伦敦眼摩天轮,只是因为那长长的队伍让我望而却步。我只能感慨,确实是不习惯拥挤的大都市了。那种如鱼得水的逛街直觉明显的衰退了。

我最爱的大概就是伦敦的博物馆们了吧。朋友无奈的自嘲着——伦敦的博物馆是免费的,但是教堂却是收费的。我咽咽口水,然后开始欢快的计划各个博物馆的行程。一比较,才感觉三藩的博物馆只是星星落落,难以和历史悠久的伦敦相比啊。除了博物馆,还有格林尼治天文台这种唤起我这个曾经的伪天文爱好者的朝拜之心的圣地。伦敦于我,可谓蜜糖。

待续。

Categories
游来游去

SFMOMA: Round 2

上次SFMOMA逛了半天没逛完,于是这周末又去了。结果还是没逛完....目测这是要有round 3的节奏了...等我从欧洲回来吧。

补几张比较好玩的图。

DSC05854

DSC05865DSC05849最后这个还蛮好玩的。首先旁边有个暗室可以看一个3-5分钟的小电影,电影大概就是一个人和鸟的故事。外面一圈各种静态的画,展现人和鸟的元素是怎么随着预定的曲线轨迹移动的。

第一个就是上次拍的那个,这次终于把我自己也放进去啦!

还有好多东西没来的及看,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