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又该学点数学了?

我承认这将近半年的时间有点荒废,没有好好的踏下心来坐在书桌前看书做题,最多就是飘飘然的看几篇paper,然后飘飘然的把论文写的跟散文似的……

刚刚收到了Barcelona GSE的director的一封信,当然是群发的,就是提醒大家暑假到了不要荒废,来之前好好学学数学……然后给了两本书,一本是经典的蒋中一的《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考虑到上学期数理经济学已然把这本书学过,故直接无视之。然后是一本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的Mathematics for Economists,作者: Carl P. Simon / Lawrence E. Blume。搜了搜既没有影印版又没有中译本,只能无奈地去下了一个电子版,但是越看越没味道。

有意思的是,前阵子有被警告说我“不要再过多关注技术层面的东西”,弄得我这么一个被稀里糊涂灌了一堆数学却实际上一知半解的人好无奈。我还是想搞明白实变到底是个啥子东西,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打开实变的书都没有看下去的动力,又不像去年云里雾里修泛函分析的时候那么被动的非看不可。总觉得还是规规矩矩的上课比较好,要不我就不指望能深刻理解实变的深刻含义并漂亮的运用到经济学中了……

毕竟有句话在那里,技术上的东西是好学的,经验上的东西也是能积累的,唯有灵感和嗅觉可能是更依赖天分。于是我就一直在探究自己对经济学到底有几分灵性。可惜,越探究越受打击,感觉还一时无法逾越经济学和数学完美结合的鸿沟,其他的就更像是外行扯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我总不能仰天长叹,说一句“不是在下没有想法,只是一时难以实现”吧?当然,每年都会有人跳出来争论“到底是数学更重要还是经济学本身更重要”,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没必要再争了……想发论文吗?学数学吧!不想发论文么?那你也得看懂别人充斥着数学符号的论文吧!什么?你压根不屑于他们的论文?好吧,那你自己跟自己玩吧,拜拜~

落园里曾经有段时间大量、密集的出现一堆同时标有“经济学”和“数学”的文章。那是当年迷茫的时候,当然我也不能说现在不迷茫了,只是懒得纠结了索性先选条路子随便学点数学吧。现在我在琢磨“经济学之美”到底在哪里……呃,这就像是一个相处很久的恋人,看着看着也没啥特别的感觉了,我总得找点新鲜感来保持对经济学的兴趣和渴望,否则就真的只是把“我爱经济学”挂在嘴边却不知道到底爱它有几分。努力的让自己觉得“公式和推导不boring”,努力的让自己沉浸在经济学的小世界里面,坐井观天。可惜,世界这么五彩缤纷,选择太多、太多,相比而言不受诱惑就太难、太难……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十遍难始

很多学数学的给我说过一些好玩的“俗语”,譬如“随机过程随机过”“量子力学量力学”,不过我印象最深的还算“实变函数学十遍”。实变这个东西貌似自从大三刚开学的某一天我向一个数学院的问起来"real analysis"是什么的那一刻起,就深深的、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拖着,错过了一些时机,只能先修了泛函分析,再去回头修实变。本来实变和泛函就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哪有我这样本末倒置的。所以泛函学了个一塌糊涂,除了知道一堆定理怎么证明之外别无所获,更想不出那些定理怎么应用了。

这学期本来打谱要去听实变,只是奈何无法选课,旁听缺乏动力。再则此课是早晨上,早起对我来说颇有难度,所以不知不觉的逃了两次。自知这样也不是个事儿,所以灰溜溜的去买了一本《实变函数论》,北大周民强版的,传说中很经典。不过毕竟不是学数学出身的,而且数学这东西绝不是一日两日可以凑活出来的,所以读起来也颇为费事,便多多少少缺乏动力。长此以往,嘴里念叨着“实变函数学十遍”,却也连第一遍打开书的勇气都没有。

昨天去学校,买完了实变函数的书就顺便去图书馆溜达了一圈,然后顺手又牵出两本书来。一本是《大分流 (The Big Divergence)》,是彭慕兰那本经典之作,只不过我比较偷懒借了一本翻译过来的。网上对此翻译版评价不高,不过我看了一章倒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奇怪的地方,只不过稍显平淡。听说这本书,貌似还是上学期闯入某个讲座灰溜溜的窃听而至。不过比较奇怪的是这本书我是在经济类图书区找到的。而我多少觉得这本书还是应该归为历史学那边。唯一得以肯定的就是这本书实在是人迹罕至,非常之新,大约是经济类的学生懒的去读这么厚的一本约莫只能和经济史扯上关系的书。其实说实话,想看经济史的话有很多通论导论性质的书,大概读之的效率会远远高于此书。

另一本书则有些俗,叫做《大衰退》,一看出版社是中信出版社大约就知道是什么类型的了。虽说是弗里德曼写的,但我也不报多高的期望,随便读读就是了。

床头的书越摞越多,本来只是抱着一种“经典著作不得不读”的心态,把它们搬回来欲细细看,但真的看起来却也是颇费时日。《国富论》以龟速前进着,读起来远不如上个月读《凯恩斯传》那般流畅。话说百年前严复就已经把该书译作《原富》引入华夏大地,而至现在,却也不觉得过时。可见斯密谓之经济学之父,却也不枉此名。《大分流》读起来稍快一些,却也有些囫囵吞枣。很多东西看的晕晕乎乎的,不似一般学术文章那般充满公式数据,但其中的例证却也总是在拿数据说事儿。看了一阵子,对那些数据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什么“预期寿命”“纺织”之类的,没有啥直观的感觉。可能一则是对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本就不熟悉,因此也不知道此书创新在何处;二则对宏观经济增长的概念也只是模模糊糊,没有啥敏锐的感觉。所以此书读起来倒是有点肃然无味。

把毕业论文题目大致定下了,自己却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原来的时候觉得选导师的第一原则就是“不要被强加兴趣”,现在看来虽然达到了这般的自由却也有点自由过度不知道哪里能够稍稍停留。加之最近很多事颇为不顺,身体状况也随之晃荡起伏,调整心态弄得自己颇有想去隐居不问世事的感觉。算了,还是看看书吧,就算是一种逃离,也比颓废好许多吧。船到桥头自然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