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起题目

嗯,其实挺怀念上中学的时候的,因为那个时候的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你都不用担心题目怎么起,人家都帮你起好了。有利也有弊,每年看什么“优秀作文选”的时候,千篇一律的都是一样的题目,没啥办法只有耐心的再去看 每篇作文的正文以加以区分。

这样的不良后果就是我开始写东西的时候(甚至于直到现在写博客还有后遗症),总是习惯性的只标上个日期就完了,更多的有日记的味道而不是正儿八经的文章的味道。刚开始写博客的时候,老不习惯了,怎么还得起个标题?而且这事儿还得在开始敲正文之前完成。嗯,纵然我打起字来思如泉涌,但是也总是想不出怎么起题目。于是乎,落园的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文章题目大都很无趣,往往是关键字的罗列,以形如“A,B和C”为标准格式……只有偶尔想吸引眼球的时候,才会老老实实的花几分钟去想想怎么把这个博文卖的更好一点,然后就有点市场上泛滥的“7天搞定雅思”“15天背完GRE”的吹嘘味道。

不过有趣的是,我觉得我写论文的时候题目往往很花心思,毕竟论文这东西,大多数人看完题目最多再看个摘要,就扔一边了。所以啊,这东西总是要一方面简明扼要还得有趣,告诉别人你在干什么,太长的没人看;另一方面又要照顾一群被搜索引擎(尤其是google scholar)惯坏的研究者,把该放的关键词都放进去……然后这就往往成为一个痛苦的balance的过程。

起题目的时候,从小就被教育不要起个大题目,要不道理说不透彻反而遭人嗤鼻。后来沿袭而成了一个好或者不好的习惯,找研究题目的时候总喜欢找小题目,越小越好,最好还能特别“聪明”的以小见大,一方面逻辑上容易自圆其说,另一面拓展开来貌似还蛮重要的……不过这多少总是一种理想的概念而已。随之而来不好的地方就是对“大题目”的不自信和不关注,脑子中往往欠缺一副“鸟瞰图”,不知道诸如“经济增长”这样的大问题应该怎么回答。所以,往往涉及到社会福利、公共产品分配的问题上我就立马乖乖熄火闪人了。还有一例则是金融市场,我总觉得这东西太过复杂,不是一两个模型能够解释清楚的,久而久之连学习那一两个基本模型的动力都没有了,然后就直接成为了彻底的无知。

无知有的时候并不见得是件坏事,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人的知识也总是有限的。所以我特别“明哲保身”的选择拥有“无知之明”,多少可以避免对自己并不熟悉的东西乱侃一气,尤其是对自己不熟悉的话题借用某些根深蒂固的经济学路子,以至于往往到最后落得个“有知识无常识”的尴尬境地。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至少不用胡乱评述然后还要负责任。

刚刚在写基本的毕业论文框架,算是开始一点点的搭架子了。虽然不是第一次用英文从头开始写东西了,只是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我都是可以思维哗哗如流水的乱扯一气的。然后几页纸的大架子就有个雏形了。浸泡在social network也有些时日了,虽然没有受过专门的课堂训练,导致多多少少了解的不够全面,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好处——在其他各个课堂里面都多多少少涉及到了social network,所以很多时候反而更清楚那里是需要social network analysis,避免了只是画蛇添足的繁缀。

搭架子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放任自己一次、起一个比较大的题目,嗯。虽然写下的时候还是有点胆战心惊的,但是却也多少有了一点点勇气去触碰一个稍微大一点的话题。每当这时望着旁边的那本红色的“social and economic network”,就又不禁小心翼翼起来。Jackson写那本书可是几十年的积淀啊,我这还不及九牛一毛,到底能入水多深还有待考量。不过,嗯,事在人为啊人为啊,模型不都是人造出来的么?

好吧,罗嗦了怎么多,只是想证实一下中文尚未退化,还是可以舒舒服服的玩文字游戏——这大概也是我特别喜欢写东西的一大原因,在这个玩文字游戏的过程中,那种灵机一现的满足感啊!说真的,那天没饭吃了,不对,是不愁吃穿了,我真去找个“文艺工作者”的活干干。创作是能给人带来极大满足感的,毕竟是新的东西嘛——先不管对别人来说到底有没有价值,满足自己的新鲜感更重要(非常感谢一直耐心的在看我的blog的诸位~)。

Categories
网络新发现

郭凯的经济学博客

我还是写点中文吧,免得被批判我的国文退化……说实话最近我确实是用英文用的比中文多得多,看的东西也是英文,交流也是英文……

恕我孤陋寡闻,今天在Google reader里面看到了别人分享他的一篇文章,才知道竟有如此神人,不禁移步他的经济笔记。

不过我很郁闷的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郭凯老师的信息。后来灵光一闪,果然英文的东西好搜的多。一下子就找到他的官方页面和CV了。密西西比大学的,呃,敬仰一下先:) 这个,我也搞不清他是哪里的了,有同名的混了混了,见谅。

一直以来很佩服的就是:一手写得专业水准的好论文,另一手写得妇孺皆懂的好散文。其实写文章真是一个很考验智商的活,一面可以写得生龙活虎,另一面也可以晦涩难弄,都在于一些文字游戏。我这么说是自己挺喜欢玩如斯的文字游戏的……故有此。

可能最近在关注经济学的“科普”的缘故,所以先后挖掘了郭艳茹、聂辉华和郭凯三位博客(参加:[cref %e5%ae%89%e4%b8%8b%e5%bf%83%e6%9d%a5%e8%af%bb%e4%b9%a61st-week-sep]、[cref %e5%bc%ba%e5%8a%9b%e5%b7%a5%e5%85%b7%e3%80%81%e8%b7%af%e5%be%84%e4%be%9d%e8%b5%96%e4%b8%8e%e7%8b%ac%e7%ab%8b%e6%80%9d%e8%80%83]),大言不惭的说一句,从科普的角度来看他们都写得比我好很多^_^ 当然各位也要相信我啦,毕竟我还年轻嘛,嘿嘿!年轻是最大的资本哦。说到这儿,我又对尹振东开始好奇了,啥时候轮到他在院里的论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时候,我一定要去,呃,或许是“捧场”,或许是“砸场”。总之就是检验一下这人到底是正品还算水货啦!不知道为什么,我对经院新来的这些土鳖们格外的好奇,我特想知道的是,现在国内的经济学博士培养是不是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了?

话说,成天叫嚷着去听郭艳茹的课,至今也没付诸行动;叫嚷着去听彭老师的课,明天还不知道起不起的来;叫嚷着好多好多事事儿……但是我都没有去做,唉。看着list上面还有那么多事事儿等着我去,我真想跟导师学学啥叫作“遗忘”。

华丽丽的跑题儿了~呵呵,回到正题。郭老师的博客地址大家一搜就能搜到,不过我还是在此注一下好了:http://kaieconblog.spaces.live.com/

唉,啥时候我也能有这么长的时间静下来好好写点经济分析的文章。I promise that I'll write in two versions: one for ordinary readers, and the other for academic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