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游来游去

南美真好吃 

今天的利马浓雾弥漫。睡到十点多望出去,一片白茫茫,连近在咫尺的海滩都看不到。这么阴郁的天气正适合用美食来消遣。很多玩家来秘鲁人并不会在利马停留太久,而我自从第一次在利马被美食惊艳到之后,就心心念念地一定要再来利马,于是此程专门留出时间在利马吃饭。

说到美食,就不得不从食材说起,毕竟食材的丰富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方美食的上限。小农经济其实比大农场化更能满足人的味蕾…

先说干粮。我基本是不吃玉米的,但秘鲁的玉米除外。一杯紫色的chicha,沁人心脾。联想到当年啃读的发展经济学论文就一直在研究玉米对拉美人口增长的影响(当然还有土豆对英国崛起的影响)……对前者特别有体会了。冷知识:corn是美国英语而maize是英国英语,我一直以为是两种不同的玉米…

秘鲁的餐馆自然也是引食材为傲。在多年蝉联南美最佳餐厅的Central一进门,就看到各式各样的新鲜食材。15道菜里面,把玉米和土豆玩出了花。除了玉米,大米也是永远的常客。从我的体验来说,秘鲁的中餐应该是海外最好吃的了,因为他们积极地融合法餐日餐烹饪的技巧,把一碗平平无奇的炒饭玩出了花样。美国的Trader Joe’s超市里有贩卖冷冻的炒饭,标的正是秘鲁的炒饭拼法,chaufa。当然冷冻食品和真正的秘鲁炒饭相差甚远,只是作为一种认可的佐证吧。秘鲁几乎所有的本地餐厅都有炒饭,随便吃都很好吃。

再说海味。我尤爱鲜味,例如螃蟹(类似的还有俄罗斯的鱼子酱和西班牙的鹅颈藤壶)。大闸蟹、梭子蟹、珍宝蟹、帝王蟹,都是我的心头好。智利临着南极,所以吃帝王蟹还是比较容易的事情。秘鲁则就地取材,在Rafael餐厅,一道当日菜单的石蟹钳,让我的舌尖飞上了天。丰满柔嫩,夫复何求。当然还有秘鲁的国菜ceviche,将日本生鱼片发展到了另一个层面。秘鲁的海鲜随便吃吃都好吃,竞争在那儿摆着呢。

那就继续说味道吧。我其实很容易被腻到,所以对酸有很强烈的需求。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拉着朋友们去买柠檬茶就是这个缘故。ceviche是直接把生鱼片浸入到柠檬汁中,自然满足了我的心头好。番茄则是另一味神奇的解腻食材。有一次在墨西哥城,看到菜单上有一道“番茄番茄还是番茄”,好奇地点了才知道原来五六种番茄可以玩出这么多花样。秘鲁的餐厅也有纯番茄沙拉,能以单单一味食材之力占据菜单上的一席之地,可见这番茄的功力不容小觑。

不能忘了红肉呀。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阿根廷的牛肉。Don Julio 是把牛排做到了极致,最简单的烧烤和椒盐,就瞬间撑开了食客的味蕾。配一杯安第斯山脉脚下的Mendoza产的Malbec红酒,正好中和脂肪的油腻。吃过了阿根廷的牛肉,啃美国餐厅的牛排的时候只能默默安慰自己,补充蛋白质…山脉那边的智利Borago餐厅则是以羔羊为傲,十几个小时的烟熏火燎,造就了酥脆焦香入口即化的表皮。皮下的脂肪也不安地躁动着,伺机撑满食客的口腔。这做法和正宗的北京烤鸭有异曲同工之妙:利用表皮的劲道创造焦脆的口感,然后慢慢溶解皮下的脂肪使其难以宣兵夺主。

如若不局限于南美,那么我心中世界上最好吃的城市是哪里呢?在法国巴黎和秘鲁利马之间似乎很难抉择。这里主要考虑好吃的食物的密度和层次。密度上,意大利西班牙也有很多好吃的,只是分散开来,数不出一个城市。层次则是从平民小吃到米其林三星都很好吃,比如高端餐厅云集的san sebastian (西班牙和法国交界)和丹麦哥本哈根。这两者我未曾到访过,没有第一手的体验,但巴黎和利马就是街头小吃都无比美味。

这次出门才意识到,在美国被关着的这两年,我吃得实在是太差了。味蕾被动地陷入了长眠,偶尔眨眨眼睛又深深睡去。这次出门才终于将味蕾再次唤醒,在五颜六色的食物间欢呼雀跃。只恨自己没有四个胃,能从早吃到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