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此篇负能量

1. 帝国主义。我在落园无数次的说起“经济学帝国主义”,典型表现就是对其他发展几百年几千年学科的不屑。尤其是对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入侵,一副理所当然我们才是对的的高傲姿态。这样的姿态在一届一届老师学生不懈的洗脑之下,越来越严重。可是看看最近几年faculty job market,明显是越来越供大于求,不知道何年何月就要开始出现postdoc了。不对,现在人家不叫postdoc,叫做predoc。

最近跟几个纯econ的人聊天,越来越对那种不知道哪里来的自傲表示无语。人都是好人——就是不能跟他们提econ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世界上明明有那么多你们不知道的,为什么搞得好像自己什么都知道似的呢?想象一下,一个对machine learning半知半解的econ人,突然蹦出来一句,"we are on the top of the data science world"....我好想挖个坑钻进去...

2. 帝国主义的另一端。最近发现cs出身的貌似也被洗脑了,入侵其他学科的姿态一点都不比当年的econ差到哪里去(或许人家开始的更早,只是我接触的太少不够了解)。具体的故事就不说了。值得大家注意的就是ai(人工智能),其实我觉得他们发展的远远没有外面的人想象的那么快,也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奇。产品化也不是做的那么好,也没见多少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啊。

3. 好玩 vs 好用。大部分东西是好玩而无用。就如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美丽而与你无关。但是干嘛关心这么多呢,能自己玩的开心也不错嘛。

负能量就是负能量,不负责也不负责读者感受。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湾区的一些感受

以前来美国都是出差,反正公司管吃管住,大部分东西都不怎么操心,其实还是挺不一样的。这次是真的搬过来了,就要跟各个政府部分打交道,此时才算是真正和这个社会制度开始打交道。

我是一种对美国既不喜欢也不讨厌的状态。这次搬过来也只是想换个环境增加一点人生阅历,并非抱着一种特别崇敬的心情来看的(也可能是在欧洲待过之后已经明白了“外国的月亮也不总是圆圆的”那样的道理)。

税收制度。我现在接触到的还只是个税。美国的个税是真正意义上的“所得税”,允许有很多项目的抵扣,而不像中国的个税基本就是一个“流转税”,按工资流水交完了就完了。以前觉得欧洲税高,现在看美国税率也不低,乱七八糟扣完了手里真没什么钱了(加州有州税)。说到州税也就是美国特色的联邦-州政府制度。中国虽然是有国税和地税之分,但至少在个人所得税这里我们只需要交一次就好了。美国就要两层盘剥(取决于每个州的税制),包括法律也是,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法律。而且对个人来讲最崩溃的就是要全球交税——比如我在中国有房租收入,按税法那也要交美国的税(中国已经交过的可以抵扣)。

社保。社保某种意义上就是交税,这个全球各个国家都类似,我还真没看到哪里是真正的“现收后付”,基本都是“现收现付”吧。美国乱七八糟的社保交了一堆然后发现医保还是额外买的,我至今也没太搞明白扣的一堆都是什么钱,就当交税了吧。反正在上海也是扣8%社保2%医保什么的。我刚来没几天就跑到社会安全局那里去办理ssn了,美国好像没有身份证号一说,反正ssn大概是最好的个人识别的方式了,办银行卡啊什么都靠这个。但是这东西又不象国内的身份证那样可以当证件用,这个号码居然是要保密的,这张卡也就是薄薄一张纸片,需要藏起来....

投票权。反正这个是建立在交税基础上的,刚来不久就收到呼吁停止扩建milpitas垃圾场的传单。民主有民主的玩法。

信用制度。这是除了民主之外大家羡慕美国最多的?反正我还没觉得这东西有啥特殊...

驾照。DMV应该是我到了加州之后跑的次数最多的地儿了。有意思的是,DMV除了处理跟车和驾照有关的东西,还可以申请一张id,非驾照的id。还有就是出门就要开车,这个挺讨厌的。

地址。美国好像办什么东西都特别看重地址。开银行账户需要提供带有地址的文件,办理驾照什么也都靠地址,信用卡网上购物还要验证billing address(以前用国内信用卡海淘的时候这个都是随便过的)。搬家了要通知劳工局,要通知银行,要通知dmv等等,然后美国寄东西也是奇慢无比的,习惯了国内的“江浙沪包邮次日到”只能默默的去搞个amazon prime来实现two day free shipping了。哎。还我顺丰...

房租。湾区房租贵的离谱,哎。2k刀都不一定找得到一室一厅住起来还算放心的房子。至于日常物价什么的,倒是和出差没什么两样,最多就是去超市买东西的次数多了一些。

社交。开车就没得喝酒,好像湾区人民都是过的家庭生活,下班也没见谁去喝酒,除非是生日趴什么的。倒是大大小小的各种meetup一堆堆的,可见大家晚上还是挺无聊的,需要一些活动来打发时间。

好像也没啥了,一个整天上班下班的人应该有啥可以说的呢?美国又不是欧洲,随处走走都是艺术建筑什么...

Categories
游来游去

纪念上海

上海和北京、西安等古老的中国城市不太一样,她太年轻,有活力。这也是每次有人来上海玩的时候我都头疼的一个问题——去哪儿转呢?上海有太多的地方适合朋友聚会什么的,可以找个舒服的角落一坐一下午,但却很难找到一个景点值得玩一天的...

列几个我觉得比较舒服和经典的选项吧。

  • 丽思卡尔顿下午茶。比柏悦 88楼的江景好得多。可以一坐一下午,聊天什么的。当然以后上海中心开了就不知道了。但是柏悦有很好吃的cheese cake。还有一个下午茶一直想去没去成,就是外滩源一号半岛酒店旁边的、前英国领事馆那儿。留着以后吧。
  • 外滩轮渡(晴天晚上)。从复兴码头到对岸浦东,两块钱往返,很划算,可以深刻体会浦东浦西现代与古典的对比...当然有钱且有时间的话可以坐专门的观光船。
  • 和平饭店爵士吧。回味老上海,一首首经典如夜来香,瞬间感觉穿越。
  • 外滩漫步(晴天晚上)。单程1KM左右,兴致好的话可以走到北外滩。
  • 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艺术馆,城市规划馆什么的,还有若干小博物馆美术馆。还是可以打发不少时间的。
  • 晚饭可以考虑的几个地儿:老码头、那几家公馆、北朝鲜餐厅。
  • 其他可以稍稍逛一下的:田子坊(虽然游客太多)、新天地(个人感觉还不如老码头)。喜欢摩天大厦可以去陆家嘴晃一圈,虽然个人更喜欢陆家嘴后面那个私密的小花园...再无聊的话可以去愚园路什么的晃一圈,或者去徐家汇看看教堂?然后南京路可以走走?

--------- 2015.10 更新 -----------

更新几个好吃好风景:

  • M1nt 这个不用说了,景色一流氛围一流食物也不错。
  • La Farfalla,这次回来发现的意外惊喜。食物很赞很赞。环境也不错,胶州路上安静的很。工作日晚餐也没有很拥挤,但是据说周末下午茶什么的还要等位。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美好的时光是忙碌中有闲暇可打发

人生经历过或快或慢的一些节奏。读master的那年还是比较忙碌的,很多deadline赶很多paper要写,但也觉得蛮开心的。一方面是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专心的泡在图书馆里一个人傻傻的兴奋或发狂;另一方面,也是巴塞罗那这座城市给了人一些生活的情调。每月一日的免费博物馆日,骑车十分钟可到的音乐厅画廊,随便走走小巷子里面的手工艺品店,还有穿梭在居民区内的甜点和酒窖珍藏。和同学们研究一下分布在校园不同角落的自动咖啡机哪个更好喝,周末顺便去海滩上懒懒的晒太阳。对的,这样的调剂让人不觉得忙碌是可怕的。略有闲暇,无数的方案可以打发。

工作的第一年经常很忙,忙到记忆都有些中断。然而那样的忙碌却单单是忙碌,因为一旦闲下来只想窝在家里睡过去。完全没有精力调节生活的情调。上海的艺术氛围远不如它金碧辉煌的购物广场,走来走去的文艺青年捧本线装书就在地铁上傲然。太不随性,太过于符号化。在纸醉金迷的城市里,看不到年轻人的美好梦想。走进过一家又一家咖啡馆,只觉得小资书吧和星巴克连锁也没有什么气质上的两样。我嗅不到自由的味道。对我这种物质欲尚远不如口腹之欲的人来说,在这个城市活得多少有些麻木和迷茫了。我需要新的目标,来忙碌,来折腾。

死得轰轰烈烈,也比活得行尸走肉强。期待,破茧。
7-31-12-spongilla-fly-cocoon-img_7739图片来自naturallycuriouswithmaryholland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落了一旬

虽然落园作为独立博客的存在只有七八年的时间(since Nov 2006),但说起来,“落园”这个名字差不多是十年之前便定下的了。翻了翻没翻到我对落园这个名字的来源的记载,索性在这第10个年头,写一下当年的故事。

2004年的时候,手痒痒开始在blogcn上写博客(刚才搜了一下这个网站已经不复存在了)。既然要写博客,那么多少得有个名字。在那个天真烂漫的年代(园主那时还是一个多愁善感的高中女生...),多少被各种凄美所感动(咳咳,比如林妹妹葬花什么的),不知为何脑残的认为只有“落”下的那一瞬间,才是最美的。(好吧原谅当年园主的年幼无知、被青春文学荼毒吧....)

落园的定名诗以前有说过:落尽繁华始为真。现在想想当年的境界看起来还挺高的...特别的不食人间烟火。不像现在越来越世俗的嘻嘻哈哈、戏虐成风。

是谁说的来着,但凡文人墨客,都有一番隐居的梦想。当然也有孟浩然这种隐啊隐啊然后耐不住寂寞又要出世的。落园之于我,更多是一个关于隐居的梦想。一片湖,一个园子,几间木房...其实当年对于落园的幻想便是如此的简单。依稀记得那个时候还给落园这几个木屋子起了名字,有一个是代表春天的“落樱居”,然后想想加上一个“樱”字一下子就暴露了落园粗俗的本质、沾染了太多有形之物和世俗的气息...于是再也闭口不提这些琐碎的名字,只留了一个“落园”。

那个湖,不需要太大,只要水足够清就可以。园子,也不需要太繁杂,简简单单的木头搭起来就好。关键是,要足够隐秘,要鸟无人烟,还要气候适宜...呃,好吧,我承认这只是一个幻想。嗯,其实现在让我去富春山居那种度假村住几天我也会挺开心的,人的追求真的是越来越低啊(说起来也不就3k一晚嘛...比麻袋什么划算多了)。

好像当年对于落园的幻想也便是这些吧...画笔不佳就聊用文字以记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