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读书有感

一气呵成与字斟句酌

我写东西的时候,一定要风调雨顺,一口气把自己脑子里想好的东西写出来,只有一气呵成才叫爽快。让我今天填一点明天挪一块,其实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同样的,我很难体会到字斟句酌的微妙。可能对我来说,整体的浑然天成感远远重要过细枝末节的完美。我一直不喜欢词藻堆砌的文章,觉得那些没有灵魂。有灵魂的文字是自带张力的,哪怕是用最普通的词语。

这也注定了我不适合当一个需要不停写论文的学者。有幸跟一些研究者一起做过东西,他们可以一遍遍改自己的文章的精神真的是让我折服。我是不行的,重复修改会让我觉得身体不适。与其改动,不如重写,一定不能打断文章逻辑上的连贯性。很多反反复复改好的文章,读起来都是局部最优,整体就缺乏火候了。可能作为读者我觉得这样的文章难以阅读,从而自己也写不出来。

如果不能一气呵成,我觉得很多时候还是作者本人没有想清楚,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学术文章自然是有自己的八股文格式,但也不是因此就可以不注重逻辑关联的。前面缺失的一个细节可能让读者到中段就不知所云,后面再补上来更是一头雾水。可能作者想的是如何把自己做过的东西展现出来,而读者想的是如何捕捉作者思考中最精华的部分。浑然天成的文章是自带气势的,悄无声息地就把读者笼络怀里,如痴如醉。

可惜很多科学家不擅长写作,他们文字能力限制了把大脑中复杂的思考表述出来的程度。晦涩难懂便成了很多学术文章的弊病。虽然不排除有人故弄玄虚,但是缺乏表达能力却是一个常见的事实。母语写作也不例外。当然,纯文学创作比科学写作对文字表达力的要求更高,而很多作者也是写写流水账,没有真正赋予文字灵魂。

我不喜欢字斟句酌改文章也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就像我做一件雕塑,粗粗成型之后,我就懒得细细打磨了,那这还能叫做精品吗?有筋有骨,且肯花时间耐心打磨的,才能出好的文章。我两者取其一的话,只能舍弃细节了。

3 replies on “一气呵成与字斟句酌”

我人生中第一次受到字斟句酌的激发应该是八九年前读唐浩明的《曾国藩》这一页:https://www.google.com/books/edition/%E6%9B%BE%E5%9B%BD%E8%97%A9%E9%BB%91%E9%9B%A8_%E4%B8%8B%E5%86%8C/l8OaDwAAQBAJ?hl=en&gbpv=1&dq=%E6%9B%BE%E5%9B%BD%E8%97%A9+%E4%B8%80%E6%88%98%E6%88%90%E5%8A%9F+%E5%8A%9F%E6%88%90+%E4%B9%99%E8%BD%AC&pg=PT176&printsec=frontcover 这段故事让我感觉到雕琢文字有时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气呵成需要很足的气。这又牵涉到你上一篇说的了,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那气也足不了。所以要有一气呵成的好文章,前提是要先保护好自己的注意力,不能成天为杂事琐事分心。

所以只能攒足气每隔一段时间憋一大招,一气呵成的文章肯定不是能经常写出来的。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