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游来游去

番茄酱

此处酱不是ketchup而是paste,就是更像纯番茄熬成浓汤汁。

很小的时候看过一本书,说是一个学徒跟着老师傅学厨艺。其中有道什么菜来着忘了,菠萝咕咾肉么?反正要用番茄酱的吧,老师傅坚持要用新鲜的番茄现煮而不是买来现成的。

家里以前惯做西红柿炒鸡蛋,所以我一向不知道番茄的其他用处。后面自己偶尔下厨,才明白番茄其实是提鲜神物,无论做什么汤或者汤底,提前扔个番茄到锅里炒成番茄酱,然后再加到汤里面,瞬间鲜味被激发。我不甚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只是屡试不爽,所以也就成习惯了。

每次去意大利面馆吃面,我也无比纠结。在番茄底和奶油底之间踟蹰不已。我极为喜欢番茄意面的清爽,却也偶尔想尝试一下奶油意面的别种风味。甚至有时候想,若是可以做成双拼就好了呢。

今日兴致颇好,跑到附近的一家Nojo Ramen面馆来吃面。五点开门,五点十分就开始排队了,可见深受大众之热爱。这家店主打鸡汤面,和猪骨汤的其他日本面馆风格不一样,所以我看着菜单不禁一阵迷茫。看着别人一碗炸鸡拉面,我想了想,点了一个番茄鸡汤面尝尝也无妨。上来之后,果然看起来和其他的日式拉面不太一样啊。


然而番茄和浓鸡汤的搭配并没有什么意外,里面还有新鲜的番茄块可供咀嚼。和谐的味道弥漫开来。一碗面下肚,便可无视冬季的寒风。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宅·生活

自我觉得不是一个很宅的人,比如yihui说他很享受在家办公的“宅”生活,而我属于不去上班不跟人讲话聊天就受不了的类型。周末也是如此,如果两天不出门,周一醒来就会觉得小小的期待,终于可以出门了耶。

可是我也是很享受“宅”的状态。早晨睡到自然醒,爬起来吃点东西温暖一下胃,然后决定要不要再窝一会儿。穿着最宽松的睡袍,衣冠不整,妆容凌乱,反正也不需要见任何人,这种状态最为惬意。

沙发是宅生活的最重要的地方——所有吃喝玩乐的东西都是围绕沙发摆放,不知不觉就堆成了小山。然后打开电脑,连上网,沉迷在游戏里面若干小时,不吃不喝,不闻不问。下雨的时候尤其享受,反正外面也是黑黑的,不会在日落时刻有什么罪恶感。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浮生若梦

昨天约了一位好友在三藩吃饭。晚上的三藩最热闹的要数Mission区了。我们跑到一家闻名已久的tapas餐厅,配着烤鱿鱼和tacos小酌几口,听着轰轰隆隆的音乐。一旦过了八点,整个餐厅就自然而然地变身成了bar。这在Mission毫不奇怪。甚至如果这家开到晚上十点还是餐厅的话,我倒会觉得诧异。

好友的时差未解,我们便打算走出去吹吹风。沿着Valencia大街走走,不远就是一家独立书屋。三藩除了著名的City Lights,大概每个区多少都有一家这样的略有年头的书店。我们也只是信步而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书店的安静和酒吧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样的安静却提醒我家里还有一本上次淘到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历史还没读完。无意瞄到一本Joan Miro的画集加传记,却没有收入囊中的勇气。我只是条件反射性的会想起巴塞罗那的海滩

夜晚像一只黏人的猫,悠闲的逛着却不想回家。慢慢走到标记已久的Tartine Factory,透过明亮的落地窗,看着对面维多利亚风格的小楼,打开手机查到居然是三层的loft结构...不禁和好友幻想起一个充满自由的家的模式。

Tartine的甜品每次都让我惊艳。入口即化的脆壳包裹着里面绵软的糖朵,随意一抹的热情果果酱加入了恰到好处的酸香,再配上一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香草冰淇淋球,中间只消再洒一点点肉桂粉...味蕾和灯光的迷离融为一体,美人的眼睛中突然绽放了光芒。或许是习惯了失去,一瞬间觉得这样的生活是这么的奢侈。奢侈的让人难以放手,只愿时光凝结,心头的颤动入画。

去过的地方越多,味蕾也变的越来越挑剔。食物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一瞬间赶走一切悲伤。身边的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那些借助网络的若有若无的联系,总比不上见面时刻一个温情的拥抱。一个让夜晚变得迷醉而不是寒冷的拥抱。

Categories
游来游去

三藩的雨

在南湾住的时候,大家都在纷纷的抱怨加州不下雨。听听广播看看新闻都是加州大旱,号召大家节水。后面发现,其实这种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还是事实的。只是雨比较受温度的影响,故而一般都是晚上和清晨,白天下雨倒是不太常见。

后面搬到三藩,才知道原来一年四季都可以阴雨绵绵。好不容易九月份温暖了几天,过了十月这又开始冷了,也开始不时地飘点小雨。不过倒也不至于措不及防,一般就是飘飘的,外套不透水便也不怎么担心。

下雨的三藩适合躲在暖暖的书店里。三藩的图书馆其实也是一个优雅的地方,只是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其周围有那么多流浪汉,每次路过都是提心吊胆地,后来索性不怎么去了。想不出来读什么书的时候,就毫无目标的在书架之间走来走去,随机的搜寻着有意思的话题。或许翻了几十页就累了,累了就累了,然后走几步还可以听听文学创造者的且问且答。虽然,我每次去city lights的时候都心生怀疑——他们是怎么养得起这个书店的?后来想想,作为三藩这样规模的城市,确实应该养的起一些先锋文化的标杆。如果没有city lights,三藩会不会变得平淡无趣?

每次我在三藩起起伏伏的小山路上开车的时候,都在期盼下坡时候的惊喜——有的时候是恶魔岛和其周围冰冷的海,有的时候是海湾大桥星星点点的光,有的时候是泛美金字塔包围在重重大厦之间的层峦叠嶂。加之风和云雾的变化,每一次的体验都是各有不同,却也让人分外沉醉在一种迷离的梦。

倘若雨再大一点,我是不是会分不清春夏秋冬?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三藩的秋天

在一个城市住一轮春夏秋冬好像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每个季节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三藩的春天是初来多雨而后绿茵漫地,而三藩的夏天却笼罩在浓浓的海雾里瑟瑟发抖。终于夏天过去,秋天一扫夏日的寒冷,开始艳阳高照万里晴空,温暖的周末让人觉得舍弃室内的舒适便也值得。

正是秋日好风景。金门大桥清晰可见,湛蓝的海水配上飞舞的战机(上周有飞行表演)。好像我也不再去抱怨为什么野草依然枯黄,每天开过280高速的时候都饶有兴致的欣赏山脊那边的云彩变幻。三藩的秋日是格外迷人的。是一个属于城市的秋天,一个热闹喧嚣却沉迷在阳光的沐浴的秋天。

也许正是大家期盼了太久的秋高气爽,目不暇接的活动纷至而来。看不完的展览听不完的歌剧。翻出靓丽的裙子再也不惧怕寒风瑟瑟。我总觉得这样的日子有些奢侈,无可挑剔的奢侈。几乎踏遍了三藩的大街小巷,吃遍了中西珍馐。夫复何求。

这,大概就是真正生活在一个异国城市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