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R和生统……

刚从一学公共健康的同学那里听来的冷笑话。她说她们做生物/医学统计的老师们也都用R,我还为之小小惊讶了一下。然后她话锋一转,说

其实我们也总用stata

然后我就很不理解,这两者不是互为替代品么?只等她一语道破天机:

我们是用stata来处理数据,产生结果,然后用R画图,因为stata画出来的图没那么漂亮,没那么自由……

我瞬间明白,为什么当年刚接触R的时候,就有人不停的提及R强大的作图功能了……呃,看来果然是被现实中承认的啊。不过我还是很好奇,这是哪个R包的贡献呢?

话说,今晚巴萨刚刚赢了曼联,捧得了欧冠杯。哇……整个城市那叫个沸腾啊!我们随便去社区的一个Bar里面,就能体会到这种狂欢的气氛。记得前几个星期赢了皇马拿到国王杯的时候(胡诌了,拿联赛冠军的时候,国王杯输了),整个城市也曾沸腾来着……我其实挺好奇去年西班牙捧得世界杯的时候,这个国家得有多狂欢啊。巴萨今年真的是好强悍的说……看来今夜这个城市要无眠咯!(话说今早去吃的churros真的是好棒啊,类似于西班牙版的油条吧,据wiki说还是当年源于中国的。还有Boqueria那个大市场,简直就是没有天理的新鲜便宜!这个城市总是能让人发觉惊喜……)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美好时光

刚刚看完了新上映的《Midnight in Paris》,很好看,很有趣!上次去巴黎的时候适逢冬天,冷得很,所以我对巴黎的印象没有那么美好(相比于罗马)。看过这个电影以后,却觉得巴黎真的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好浪漫!好想在夏天再去一次巴黎,去看看那里的人、事、物……

这两天难得有充裕的时间和心情读书,匆匆中读完了《女士品茶》和《万历十五年》。读前者是因为偶然间翻来了,其实很久以前就想读的,但是一直没找到完整的时间静下心来看。这次终于打开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半天没干别的就读它了。《万历十五年》是最近需要为经济史写一篇论文,于是就想回顾一下明清史。现在真是觉得当年不好好的学习历史是件蛮遗憾的事儿,不过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我所经历的历史教育的失败而不是我自己的失败。我的好多历史知识其实是从游戏中学来的,说来还真有趣!

然后今天终于记得去图书馆里把凯恩斯当年关于概率论的著作搬回来了。有意思的是,今天和一个同学聊起凯恩斯,他居然也不知道凯恩斯除了是一个经济学家之外,还对概率论有所造诣。貌似他是在英国读的本科啊,呃,看来凯恩斯对于经济学的贡献真的是远远大于其他贡献了,所以有点验证了“月明星稀”的说法,毕竟月亮太耀眼了!

嗯,没想到还有机会在这里静下心来好好的读一些其他学科的书,貌似前一段之间读的全是纯经济学论文或者著作,哎!知识还是应该全面学习的嘛!这次借着写经济史论文的机会,可以好好的回顾一下近代史,嗯,真不错。话说,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写和工业革命及“大分歧”(big divergence)有关的东西,这个题目着实是太大了,总是觉得拿捏不好。不过试一试也无妨,有一点想法哪怕幼稚,说说又如何。搜了搜文献,不知道为什么经济史研究涉及中国古代或者近代的少的很,希望不是我搜索的方法有误。诚然,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题材,不过谁也不会否认中国古代文明也是很有意思的啊,更何况中国保有那么好的文献记载(哈哈,是不是要多谢我们的四大发明呢?)。嗯,做一点是一点吧,看看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么~

真的不知不觉的,发现自己的思维还是有些西化了,或者说更开放了?欧洲真是一个迷人的地方,尤其是论及历史文化。嗯,最后罗嗦一句,巴塞罗纳的午夜,也是很美好的!套用Midnight in Paris里面的场景,就算我们碰不到毕加索或达利,能碰到高迪也是不错的嘛!哈哈,纯属午夜瞎想,见谅啦!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何言假期

准确的说,我现在是处于复活节假期中,传说中的“春假”……但是,一点点都没有放假的感觉。虽说不用上课了,但是还是有好多事情要做。刚刚忙活了两天搞定了下个月初要做的presentation和referee report——话说这东西,老师挑一篇已然可以在QJE发表的文章让我来写这个report,痛苦的我啊。整个过程我觉得几乎找不出来他们的什么漏洞,受益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着一种“批判性阅读”的态度,要一点点深究每一个细节。可怜我还摊上了一篇六十多页的文章,一段段的读啊读啊,嗯啊,然后还得调回来看看big picture是啥,最后洋洋洒洒的总结了一番还帮他们画了好多图以用在presentation上。总而言之,我觉得做slides的时候我就是一个salesman,想着怎么帮他们卖的更好一点;写report的时候又成了批评家,要小心翼翼的来探究每一点到底是不是合情合理,不停的在google scholar里面搜相关文献(因为我实在是对相关文献不熟悉啊,经济史……挖坟啊挖坟)。于是乎,一鼓捣就鼓捣了两天,呃。

然后看看todo list上面,还有好多事情要做。继续改paper(话说Frank兄耐心真好唉,都没有催过我。我是各种慵懒啊!),然后说好要重新拾起来的小册子,还有眼瞅着就要开始写毕业论文了。嗯,我还很野心勃勃的打算写一篇完整的论文。完整means“有模型,有数据,有结果”,汗。这个freamwork列出来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怎么可能嘛!”,直接先把自己怀疑了一遍。上学期很讽刺的高宏考得特别好(有点好的没天理,对照我以前的破烂高宏基础和周围人之强悍),development却一塌糊涂(本来还蛮自信的,呃……),搞得我都没啥信心做实证的东西了。好久没碰微观了,现在又重新把高微拾起来了——准确的说是应用那块,IO。这学期一方面很爽,只有两门课——高微II和经济史(我彻底对宏观无奈了,RBC啊RBC,算了吧还是),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整天琢磨着怎么写论文。话说,听同学说urban economics讲的很有意思,牵扯到spatial econometrics,还得有空去蹭蹭课……呃。

另一方面也有一点好消息,前段时间奄奄一息的薄荷终于又恢复生机了。真不知道是巴塞的阳光太灿烂水分蒸发太多,还是它本来就很吃水。嗯,反正总而言之就是我前段时间太懒了,总忘记浇水,弄得人家半死不活的。现在终于每天记得浇一次水,就又见到从枯枝残液中萌发的绿色了。勃勃的生机让人觉得日子还是蛮有希望的,尤其是对着电脑发呆的时候。看一眼窗外绿色的薄荷,嗯,稍稍振作一些吧。

话说,我好想是把pasta做到了一定水准了,难吃的我自己也不想碰了。每次做的时候总是想做一锅省事儿,结果做完了连自己都不想吃,就放在那里直到坏了然后就有理由倒掉了。我还是吃米饭吧,米饭啊,炒米饭啊,这个死循环看来是难以跳出来了。越来越少做各种fancy的菜了,很久都没有正儿八经做中餐了,懒就一个字啊。

算算在巴塞也呆不了几个月了,七月就要闪人了。不知还有什么记忆,值得在这短短的两个月中创造和留存。或许记得的,只是怎么重新找回忙碌的感觉吧,在大四下半学期悠闲了近半年后。总而言之,我就是个忙碌的命,命中注定的,改不了的。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与设计师相逢

http://www.galeriacosmo.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s/Arte-para-la-gente.gif一直说巴塞是个艺术的城市,但是城市里弥漫的艺术气息或许太清高了一点,少了几分商业的侵入感。昨天, 和一位designer跑到古老的巴塞罗纳大学后面的Cosmo咖啡厅里面小坐了一下,聊了许多关于西班牙、设计和艺术,当然还有我们本身的课程,有意思的很。

http://fotos0.mundofotos.net/2008/15_09_2008/catalonia1221500551/plaza-universidad.jpg

Cosmo本身是咖啡厅和画廊合二为一,很有味道的咖啡店。

话说有意思,以前常说一些中文博客带给我的奇妙境遇,这次这个designer同学联系我,却是因为我的英文博客,看来偶的英文水准也不是那么烂嘛……然后我就顺便很敬仰的拜访了一下他的网站,果然是designer啊,一出手就是不同凡响……震撼的偶哗啦啦的。更强悍的是这位同学是和我在同一个学校的,虽然学的是另外一个项目,但是敢于从艺术转到经济还是蛮强的。跟他讨论了很多关于品牌设计之类的事儿,有趣的紧。看来设计师就是不一般啊,言谈举止之间都有艺术的味道,嗯啊。趁他不知道,也欺负他看不懂中文,转张照片过来,嘿嘿。

http://c0573862.cdn.cloudfiles.rackspacecloud.com/1/1/38727/615717/phe_bolsas-acreditaciones_640.jpg

话说,这家伙貌似还设计了renfe的徽标。renfe是什么呢?好吧,翻译成铁道部您就明白了吧,就是西班牙铁路,俗称“火车头”?果然是有水平……

有趣的是,作为一个品牌设计师,他是蛮关注商业运作的,和印象中那些传统清高脱俗的艺术家感觉不太一样。我们讨论了一些社会网络和人类行为的问题,嗯啊,尤其是购买行为,嘎嘎,有意思……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妥协……

原来在山大的时候,尤其到了大三,一切的概念就是“好多东西都还没学,抓紧时间补啊”,于是乎可以一学期修掉40+学分(一学分=一周一小时,也就是说理论上我一周要上40+小时的课),还不算那些只能旁听不能注册的研究生课程……大概是习惯了大三那种“地狱”似的生活,对于课程,永远是一种“贪婪”的状态。当然,我这么拿本科的课和研究生的课相比是不公平的,要知道本科的课大多是可以逃掉的——当然,我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逃课的理由往往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某些老师的课实在是哄小孩……这也说明课程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很严重啊。

然后跑到这边来,习惯性的想多学一点。上学期没什么选择,只能两门必修顺带修了数学,这学期就延续这个趋势选了4门课。呃,然后,顺理成章的,我们亲爱的项目director就开始额外关注我了。第一周试听,OK,他也没说啥。这周,我正想说已经下定决心选这四门(高宏、高微、计量、发展经济学)的时候,他就开始劝我了。其实我也知道,想在这四门中存活不容易,高宏高微就足够折磨死人了,加上一个发展实质上是博士的课程,我就会活得更加的痛苦……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一点点自我折磨的倾向,总是不想给自己机会让自己闲下来。要知道,我好不容易下定决心从十几门课中选了这四门啊!我容易么?然后,还要忍痛割爱掉一门,唉。

最后,大概会把高微暂时放下吧。真的是,我万万没想到跑到UPF来了之后真的开始成学宏观了,当年那个对宏观的种种漠视啊,对计量的种种偏见啊,对发展的种种淡然啊,对微观的种种热爱啊……一切都变了。真的开始学会了妥协,还有善待自己。毕竟,按照director所说的,没有人曾经修过4门课,还是这样比较难的4门。算了,我又何必为难自己……

只不过,这样说来第三学期就真的要选两门课了。不知道能不能顺利的生存下去。想多花点时间在西班牙语上,还想好好的写学期论文……不过,貌似这一切就都成镜中月水中花了。妥协……

我在想,我应该不算是一个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吧?只是当周围若干好友都在问我“why are you torturing yourself? ”的时候,我想确实是,呃,可能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太多了。我一直想说,在中国,这种节奏和压力都是为了生存啊,几亿人口的国家啊,想做得更好只能多忍受一些痛苦。看来,这些发达国家长大的孩子们果然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过得太幸福了。

算了,既然人在西班牙,就学会妥协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从我的观念来说,就算不选那些课,高微和labor还是会去旁听的……虽然director建议我连旁听都不要去了……话说我还是蛮尊敬这位director的,首先是学术上的成就摆在那里,足以瞻仰;其次是人很好,肯花时间在我们学生身上。像这就已经是我们第二次谈话了,而且足足谈了一个小时,还是他主动email我的……想想在国内的时候,有几个老师肯花时间在学生身上啊,除非本来就很熟,或者是帮人家干活的,像当年我导师那样的真的不多见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已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或许这么说有些不公平,但是确实是,我感觉很多教授关心的是人际啊、利益啊这些实际的东西,而并不真正关心教学,更何况学生?中国不是有句话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么?

有趣的是,从UK或者US过来的同学们多多少少抱怨说在这边接受的老师“面对面”的指导太少了……而我的感觉是,已经很满足了。原来的时候,总在给自己灌输的概念是“自学”,很多时候只能依赖自己。真的是,差别好大……我真的不知道是应该庆幸来到了这里、和那些受过优质教育的孩子们同台相处,还是应该悲哀的发觉过去的若干年已然被种种浪费了呢?算了,积极一点吧!珍惜现在手中所有的,总比光盯着月亮却总也得不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