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游来游去

索尼a7r4相机初试

感恩节的时候发现已经服役了8年的sony nex-5n罢工了,各种动不动死机、过曝、对焦不准,让我在回头翻照片的时候略感遗憾。那是我工作后用自己的收入购买的第一个相机(在其之前蹭家里的尼康5700),磕磕绊绊这么多年,陪我翻山越岭,踏过五大洲。虽然舍不得,不过也确实可以考虑换个相机了。

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入手了a7r4。毕竟可能下一个十年并不会换机子了,于是沿用了“除了贵没啥毛病”,也是激励自己多拍多练习,才能把价值体现出来。

镜头方面,前面的微单习惯了16mm的饼干头(真轻啊),所以这次就准备买个定焦头用用(其实是被索尼的gm系列镜头的价格吓到了,完全不比机身便宜)。想了半天,大概还是以风景为主,就入手了sigma的35mm f1.4 art。其实挺纠结的,因为这个镜头并不轻。a7r4本来就比以前的微单重好多,镜头也重了好多,这爬山真的是要负重了。自从a7r4入手了以后,我已经不怎么挂脖子上了,实在是疼。以前nex5+饼干头、毫无重量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到手第一日,正好赶上部门晚间聚餐,在三藩海湾大桥下一家风景秀美的餐厅。我就趁机拎着去拍夜景玩。当时刚刚入手,菜单按钮都没摸熟,说明书也没看,就只能靠着自动模式直接按快门。没想到,自动高iso的情况下,噪点居然控制得那么好,让我这种以前依赖延长曝光的新手泪流满面。大光圈虚化起来简直毫不费力,拍人像真的是美美的。下面这张是jpg直出,什么都没改...大家可能也好久没见我了,也算是趁机放张近照吧。还不算太显老对吧?

夜景人像直出,ISO 12800!

被这个效果惊艳到了,于是乖乖地回家研究起相机手册来。首先,现在的相机已经进化到可以直接连手机了,不仅仅是无线传照片,还可以直接遥控。这就给自拍更大的发挥空间——相机放好,人站在远处,然后手机上可以看构图,还可以调参数,然后在设置一个2秒延时曝光,把手机藏起来,顺利地自拍完成。

然后,设置好蓝牙连接,就可以读取手机的gps位置,然后记录到照片的信息里面。这对于iphone这种搜索相片极其困难的系统来讲,能按照地理位置搜索是很重要的。毕竟不可能随时带着笔记本给人看照片是不?

这两项功能让我极大的满足之后,又体会了一下自动对焦黑科技。果然,以前那种对焦凭运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a7r4自动人眼对焦实在是太强大了...感觉拍出来人物都是炯炯有神的。虽然以前的时候对焦也是可以到脸的,但是眼睛和脸这一点点细微的差别居然还是造成了照片质量的不少提升。

接下来的任务,居然是开始研究lightroom...我已经很久不用照片编辑软件了。nex5摸熟之后,直出的效果已经让我很满意了,就算有需要修修补补的,也可以在手机上简单的编辑完成,我已经很久没用电脑修图了。换到a7r4,我之所以又回到电脑修图,主要是因为raw格式。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a7r4的6100万像素造成动不动每张图片都是30m+,手机那点小屏幕确实比较吃力。以前修图的时候常用的是photoshop,但是这两年陆陆续续听大家说起Lightroom,感觉还是可以试一下这个新软件的。上手并不复杂,基本就是photoshop的简化版(主要保留的是调色功能而不是绘图功能),可以很容易地搬运以前的知识来。在b站看了几十个视频之后,顺利地上手了。我一般也不是很喜欢调很夸张的图,真实的记录美丽就好,所以简单的修修补补就让我很满意了。

大致摸熟之后,我就开始扛着它在三藩扫街。拍拍动物园的动物,拍拍夜景,拍拍安静的假日氛围。

虽然用的35mm的类广角镜头,但是6100万像素裁个1/4还是很高清的!
广角原图,拍巨大的长颈鹿完全无压力

下一步,在想要不要陪一点基本的相机滤镜。在bilibili和youtube上学习了一点简单的滤镜效果,比如偏光镜啦渐变镜啦,可以消除上图那种玻璃反光之类的。但是我连三脚架都懒得带出门的人,真的会记得住怎么配滤镜吗....算了,虽然有些后期是没法改出来的,但是带滤镜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低iso长曝光,拍车河

到现在,已经手动模式无压力了,压低iso,大光圈,长曝光,拍车河真的是简单啊...

入手两周,至今很满意。经常有人问我,花这么多钱买个相机,和最新款的iphone的拍照效果有何区别?我只能说,光线好的时候,怎么拍都好看(把感光看成一个搜集数据的过程的话,数据流量越大,收集起来越容易对吧?),确实可能没区别。光线不好的时候,专业相机毕竟是专业相机....

希望a7r4摸地更熟悉了之后,且适应了35mm这个焦段之后,可以拍出更好看的片子来吧。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闷冬

往年的三藩,冬天一直是很晴的,也不会特别冷,让人一点都没有离开三藩的欲望。今年的冬天却格外温润多雨,而已经不习惯下雨的我,只能温温润润地闷在家里,看书写字。

这么多年过去了,落园大概也开始积灰。每年域名和空间续费的时候,倒是提醒自己还有个自己的空间可以吐吐槽。时隔多年,心态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有一说,随着年龄的变化,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会变慢。以前二十多岁时候发挥不尽的能量,到了今日,也就开始消极怠慢了。思考的速度在减慢,写作的热情在降低,唯一可能还坚持的就是对于信息孜孜不倦地摄取。

说起信息的吸纳方式,我这么多年倒是越来越倒退回书本文字了。以前小时候很喜欢坐在电视前,后面渐渐地不爱看电视了,到现在连看youtube的视频都没有什么兴趣了。感觉视频的内容对我的大脑来说并没有那么好吸收,而文字则是可以轻易地激活大脑里面的反应。只不过可惜的是,写的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现在越来越佛系,很多事情不会咋咋唬唬,换做了波澜不惊。另一方面,文字表达能力在肉眼可见地下降。以前依靠文字那种抒情的畅快,已经越来越难以唤醒了。

有的时候不得不说,还是把自己养得太舒服了。温度越来越挑剔,食物越来越挑剔,连旅游都越来越挑剔。世界上还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冒险的精神在缩退。说到底,湾区还是太舒服了。人生得意须尽欢呢。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缺憾

前段时间看到一种说法,人的内心其实是在一直追求一种不曾得到的缺憾。比如工作的人会去买一堆没有时间拼的乐高,比如长辈们可能会在家里攒一堆塑料袋,比如程序员们虽然已经打不动游戏却还是孜孜不倦地升级他们的显卡。

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稀缺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会渐渐地变成成年之后的执念。人对于创伤的执念,有时候会超出自己可以承认的范围。

然而又有多少东西,若干年后得到了,也只能笑笑放在一旁了。当年弥补不了的缺憾,会一直顽强地留存心里。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信步闲庭

难得冬日到来,可以安心地躲在家里清静一下。不知怎么的,早晨窝在床上就想起来“信步”两字。感觉中文有时候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画面感。换成散步、闲逛,就好像失去了某种意味。

信步其实是人与人交往中非常有效的一种聊天模式。但凡约出来信步,那就至少几个小时起,可能平坦也可能崎岖的路程,却几乎不会有已经限定好的方向。在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内,不得不调动各种脑细胞进行交流。或是着眼现实,聊一下世态百变。或者放飞畅想,看一看浮华烟云。信步是随意的,交流便也变得随意。无论话题为何,甚至于最后可能都不记得话题是什么了,总是曾有一种舒展灵魂的放纵。

大部分信步可能都是在白天,或晴或阴。细雨还好,雷雨天人就不得不被圈在咖啡馆了。然而有时候,夜晚的信步也是格外有趣。晴朗的夜空,遵循着月光的指引,蜿蜒的小路绕出来预期之外的美景。怀念在金门大桥北边看星星和云雾飘摇的夜晚,亦怀念那远远指引方向却不曾到达的灯塔。怀念Monterey碧蓝的海岸线,巧克力盒子般精致的小屋子,以及那起起伏伏的城镇小路,映射在昏黄的夜灯中。

怀念台北丰富的夜市,怀念上海外滩的辉煌,怀念巴黎夜雨的惆怅,怀念圣彼得堡不曾落下的太阳。

然而那些一起闲庭信步过的人呢?未名湖畔绕了一遍遍,却终究分散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三藩城中登高望远,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日落。

若有时间,或许我们可以再信步一番,舒展一下纠结太久的灵魂。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神奇的年代

大概是最近的日子过得太平淡了吧,总觉得少了一点波折和惊喜。每天劳劳碌碌地上班下班,从容应对着邮箱里面动不动上百封邮件。在这样的忙碌之中,我已经失去了想象的能力。其实很多时候也不是身体上的疲惫。更多好像是心理上的疲惫,提不起精神来。

晚上为了找以前的一个东西,无意翻了一遍手机里的相册。没找到想找的东西,却翻出来一些有意思的照片。其实也没几年的时间,很多事情就这么变为过眼云烟了。好像自己曾经属于的神奇的年代也并不遥远,而为什么当年的自己曾经那么无知无畏呢?

那些从流逝的时光中获得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