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读书有感

读舒尔茨的《论人力资本投资》有感

其实这本书比较古老了,1990年中文版,现在只有图书馆还健在,还好一位同学很厉害的找到了电子版,然后我就打印了出来了。(豆瓣居然都没有,汗……)

最近由于读书会的缘故,我们一群人在细细研究这本书。不过在此之前,我先说说舒尔茨这个人吧。

其实我原来不知道这个人,只是上发展经济学的时候老师讲了他好几节课。然后开始讨论,我就查了查舒尔茨的资料。最感谢的自然是百度百科。百度百科的页面:西奥多·舒尔茨

引用一下评价,至少知道他是干嘛的先……

西奥多·舒尔茨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从而获得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农业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许多穷人的经济学。

其实他对于农业的研究比较多,著作有《改造传统农业》等,但是我们这次研读的是人力资本投资。

再说说人力资本投资是个啥。依旧感谢百度百科: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贝克尔首先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二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虽然这本书只是他关于这个方面的论文集,但是其中的观点在现在看来还是相当有价值的。从制度到贫困,他深刻的分析了人力资本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是有非常深刻的借鉴意义的。在我看来,改变落后地区面貌中长期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大人力资本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投资。从上到下不断地改善人力资本结构,从而提高社会生产率,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当然我这么说比较的笼统,然而不仅仅对于社会,单纯就个人看来人力资本的投资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此书中极少有数学证明,大都是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述。虽然时隔久远,有些东西现在看来已经改变很大了,但是很多质朴的思想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我不想在这里过多的把原文中的观点一一摘录下来,而且考虑到访客不尽全然对经济学有一定理解。我只是想简明的说一下现在社会对于人力资本的重视还不足够,仅仅依靠物质资本的投资和积累毕竟收获有限,人力资本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当今的中国而言,高端人才的大量流失非常让人惋惜(虽然感谢金融风暴不少精英回国报效了),但是长久的我们依旧需要教育的持续投入尤其是基础教育。只有全民素质提高,才有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和持久的增长。非常让人高兴的就是,在新增的中央财政4万亿和地方跟进的近20万亿中,除了铁路等基础设施外,还有很大比例的教育投资。我想这是非常有益的。

记得原来撰文探讨过很多关于高等教育和体制的问题前几天也写过一些,但是现在看来初级教育反而更为重要,成为一定程度上的瓶颈。不过社会在发展、在进步,这是最最值得欣喜的事情。

因为最近密集的在读一些书,故而会不断地发上来一些读书感想,与大家分享。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从逻辑和推理说起

最近在看张五常先生的两本散文集:《凭阑集》和《随意集》的时候很有感触,也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学识之博大精深。今儿读到一篇讲对弈的文章的时候,对逻辑和推理突然也有所感触,故而在此说一说。

在文中有说到,下棋是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体现。于我自身,我的棋艺是众所周知的烂到一定程度的。无论是象棋还是围棋,抑或简单的军棋或者五子棋,除了飞行棋那般凭运气吃饭的之外,我都是必输的。然后就是打牌也很烂,只是凭运气还不会记牌,要命的就是我还很喜欢打牌。往往过后果就是输得一塌糊涂。

然而说到下棋,我爸爸就和我有着天壤之别。他热衷于象棋,罕逢对手,下起棋来沉着冷静,算计起来能让你乍舌。而我,只是推理几步,就啥也不知道了。从这个方面说起来,我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确实是不咋地。但是做起事情来,他也是一副左右思量的样子,很是沉着。而我,更倾向于随机应变与亡羊补牢——这最明显的就是在玩那个著名的“空当接龙”的时候。同样的一关,我可能会用的时间少,但是失败的次数却是非常可观。而我爸,一般是不想好了是绝不轻易动鼠标的,也就每次得以潇洒的向我展示着他那连胜纪录。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俩真的是不同的风格:从哪里跌倒了从哪里爬起来和谋定而后动。虽然很可能结果所差无几,但是路上的风景却是迥然不同的。

说到这里,我还有件事情不是很喜欢,就是很详细的计算和谋划一件事情——这让我觉得很累,虽然大多数时候我能做到滴水不漏。每次完美的计划然后毫无意外的实行让我觉得丝毫没有成就感,远远不如突发状况随机应变来得刺激。这也是一种性格的体现吧,喜欢不确定性的味道,不习惯一成不变。但是在投资上,我做过N次的取向测试都是“风险保守者”,却也不知为何了。虽然喜欢闯,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会做到留一点后路的。

我不知道这样的我适合什么样子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专注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我想我还是有的。不喜欢一成不变,又要与众不同,或许活得真的有些艰难了。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索罗斯和他的开放资本主义三部曲

说起George Soros,我想在现在这个资本盛行的社会(虽然最近的经济危机让基金看起来不那么灿烂夺目了)大概没有人会不知道他和巴菲特。前段时间巴菲特入主比亚迪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以至于其股票在市场如此不景气之时还连连翻红。而索罗斯,大多数人的记忆恐怕还是他主导的最“臭名昭著”的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吧。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达,索罗斯的名号如日中天,在网路上随处可见种种有关他的新闻,还有那些一度摆在畅销书架上的类似于《索罗斯教你投资》之类的书。继前几日看完克鲁格曼的新书之后,又次有幸拜读了索罗斯本人所著(非他人代笔或以其名义出版)的三本阐述其开放资本主义社会的理念的图书之后,我不禁开始深深佩服他。

这三本书依次是:

  • 《金融炼金术》1987年第一版 1994年第二版
  • 《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 商务印书馆 2001年(英文版2000年)
  • 《索罗斯论全球化》 商务印书馆 2003年

其实按照这个顺序阅读的话,你会发现基本上后面的是对前面的理解不完善之处的补充。正如他本人所说的,它本人对于现今市场的变化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改变着判断。所以这三本更类似于“投资日记”的小册子,给了我们一个崭新的观点,而非传统经济学教科书的图表和数学公式的罗列。

索罗斯认为,如今的资本主义市场存在着种种弊端,这一切只能寄希望于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引入全新的规则来改善。我想这个多数中国人从小受的教育中的“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不可能通过自身的改良来解决的”有着很大的理念差别。而在这个金融危机越演越烈(我刚从一个金融危机的讲座中脱身,但一个平凡的讲座确使得一二百人的大教室饱满也颇为难的了,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实在是一个热门话题)的时刻,不断地打着“马克思”旗号的理论学家的再度活跃,似乎告诉世人共产主义是多么的美好。虽然索罗斯由于自身的经历(早期遭受苏联的迫害)对于共产主义有着天然的反抗意识,但是静下心来还是不难看出他本人对于资本主义的理解和市场的改良还是有着相当独到的见解的。

我不想把本文简单的写成其著作的复述,这样的复述反而可能由于我自身认识的局限性误导了广大读者,因此还是建议去阅读原版的图书。只是在这里希望简单的说一下他的思想的独特性,给诸位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

首先,证券的价格究竟是多少?

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对冲基金经理,他最擅长的就是在各种金融工具和衍生品之间从容不迫的操作,然后谋取巨大的利润。他特别提到的一个小点恐怕是很多盲目投资于股票市场的人所忽略的,那就是证券的资产价值。我们通常说的股票、债券、基金甚至期货等等都是有价证券的形式,那么所谓有价证券,它必然有着自身的价值。当然现在没有人可以准确地估算出每个证券的价值(如果有的话他必然暴富也不会告诉他人),纵然在每本关于金融投资的教科书中都会给出各种公式告诉你“理论上”应该怎么去计算一种证券的价值。但是我想如果这些理论可以完美的指导实践的话,那么就……还有就是各大基金公司和投资银行每年高薪招募着数学、经济、计算机领域的天才专家来不停的计算,但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随着破产侵袭,他们的下场也无非是去领失业救济金而已。

那么股票市场的规律究竟是什么呢?或许每个在股票市场浸淫多年的所谓老股民都会有着一套自己的逻辑和判断,但事实是没有常胜的将军。而在索罗斯看来,简单的供求曲线在实际中根本没有应用价值,因为数量对应的价格是不可能获得的。尤其表现在股票市场,当大家都开始疯狂的买进的时候(所谓“牛市”),也正是泡沫开始积攒的时候。这个时候,价格根本无法解释需求的数量,风险也由于人们的心理因素大大的低估了。在这样的市场上,要作投资(而不是投机),就不能简单地去追求行情,更需要基于理性的判断。索罗斯提出“反射性”(Reflexivity)这一概念和双向反馈用来阐述自己的投资观念,或者我不能在此简单的说这是一种投资观念(我总觉得我会不自觉的误导大家,在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并且不希望曲解索罗斯的观点),更确切的,它是索罗斯的整个对于资本主义认识的哲学框架奠基石。在证券市场,由于理性预期和参与者偏见的共同作用,使得很大程度上应力和价值会脱离现实,金融市场不一定趋向均衡。此部分内容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阐述的较为详尽。

其次是,索罗斯对于开放社会的观点。

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国情不尽相同。在索罗斯看来,“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必须满足于一个次优的选择:一个不完美的社会,它随时接受改善,并力求得到改善……美国、欧盟基本可以称得上开放社会……市场经济和代议制民主是开放社会的构成要素”。他批判了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所奉行的“不受任何干预的自利追求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公共利益”。在社会正义存在于市场的财产分配之外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必然是不完善的而且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的干预——这并不代表市场自由的失去和效率的损失。

当然在本书中索罗斯对于开放社会有着更为广泛的准确的定义和论断,在此我就不一一重复了。而且很大程度上,这些文字阅读的感想会因人而异,只是我想说,资本主义的改善是眼下最最现实的选择,中国也正在朝着完善资本主义市场的道路上前进(虽然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转型期困难,但是至少从思想上来说,我们还是在一如既往的坚持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看来,虽然在中国政府具有着过于强大的权力,对社会经济的干涉也过于广泛和深入。但是当面对一些不良的情况的时候(尤其是某些市场失灵的恶果难以收拾之时),这种特殊的经济体制还是有着很大的优势的。在这么一个经济转型期我很难说给中国的经济道路打多少分,但是至少我们还没有看到像次贷危机一般的资本主义市场所孕育的巨大泡沫。一个很有趣或许又让人有些无奈的现实是,五花八门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品的出现本身是为了分散风险,而某种程度上它们却孕育着更大的风险。

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道路上,很多人都在思考着全新的国际贸易、金融模式,或者说都在寻求着更为有效率的方式——一种类似于乌托邦精神的改善。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热衷于将五花八门的数学甚至物理方法引入经济学,创造了一系列实证的分析方法。但是很不幸,经济学对于现实的解释能力并没有显著的改善,它的预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更是让人多多少少大为失望。那些看似完美的数学公式和逻辑后面,却只是对于即已存在的现实的一种近似解释,也就是所谓的“事实解释事实”,这在逻辑上是很难站住脚的。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学生从理论越来越青睐能够具体操作的方向——金融和管理。他们面对众说纷纭的理论力不从心,而更为实际的赚钱或许更能发挥他们的激情和能力。但是面对现在颇为糟糕的金融形势,不得不让人感叹市场的无情。

最近在阅读张五常的一些理论著作,这个曾经在华夏大地烧起一把火的经济学家确实用他独到的思想和认识深深感染着我。我知道我确实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所以我寄希望于在以后的五到十年之内多多的学习,广泛的涉猎和研究。从某种角度上,我是反对功利的学习(应付考试和只是精读教科书)和脱离实践的单纯理论研究的,但是或许在现在看来,我根本么有足够的积淀去好好的阐述自己的想法,更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了。目标越大,责任越大,需要学习的也就越多。因而,或许目前能做的,只是静下心来,多读书,多体味。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在深入和透彻的理解之后,融会贯通自己的想法,从而期待它有发挥作用的一日。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头像与关注度——《魔鬼经济学》研读感言

最近一直在研究中级微观老师推荐的《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一书,很有趣的经济学原理的展示。虽然有的时候会感觉里面的一些理论有点奇怪,但是作为一本畅销书来说,生动的语言或许是吸引眼球的绝佳武器。

其中第三章有讲到“信息”的价值。主要是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后果各异来说明的。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信息不对称是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事儿了。但是作者说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

在导致网络约会失败的诸多因素当中,“没有张贴照片”无疑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因。(不一定要张贴你本人的照片;你完全可以在网站上贴一张更好看的陌生人的照片,可这种做法有时反而会给你带来麻烦。)跟那些张贴了自己照片的男性用户相比,一个没有张贴自己照片的男性用户通常只能得到1/4的回应率;而一位没有张贴照片的女性所得到的回应数量只有张贴者的1/6。即便是一位收入不高,教育水平低,工作没前途,长相不吸引人,身体超重,有些秃顶的男性用户,一旦他把自己的照片贴到了网站上,他所得到的回应率也会高于那些自称“年薪20万元,极其英俊”但却没贴照片的用户。

其实这个现象在风靡的校内网很容易看得到。对于没有贴出真实头像而且不认识的用户,人们大都慎之又慎,不愿意轻易接受好友申请。但是如果贴出真实头像了,哪怕之前并不认识,也会很好奇的加为好友。

这大概就是人们对于human beinigs的生物特征的一种本能偏好。这也可以解释一部分博客贴出博主的真人实拍之后——哪怕不够帅不够漂亮——会更好的吸引读者的缘故,而且不论是独立博客还是大众化博客。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说一说联想到的关于博客一点事儿。其实对于博客的阅读一般分两种:猎奇心理和求知需求。前者主要是针对名人和自己身边的朋友,后者则主要是找寻自己需要的资料。博客一般由于原创性相对较高,所以比较容易得到“抄袭者”的青睐。当然,这也是高质量的资料的来源。而且博主一般都是“生动的人”,也就是说,不仅仅在访问他的思想,更多的时候可以通过Internet和他交流。这也是很多人热衷于种种博客尤其是习惯于RSS订阅的人的心理吧。

其实说到这里,主要是想到我要不要贴张照片出来……呵呵,有没有必要呢……

最多只能证明一个问题,我是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