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Wordpress 日常应用 网络新发现

图书文献管理软件大体验

最近看了很多书,写论文也需要很多文献,因而迫切的需要一个软件来管理那些繁杂的东西。本文主要介绍的是:elibpro、noteexpress、endnote、zotero。

图书管理软件不是很多,搜了搜有很强大的,但是像我这般懒人大概只有豆瓣就可以满足了。因而不需要太厉害的。折腾了半天,还是锁定目标为:eLibPro。下载的是一个汉化+破解(不知道要不要注册)+绿色版,界面很简单。但是我最满意的就是加入英文图书的时候可以自动根据ISBN获取书目的所有信息,包括最容易识别图书的封面照片!而总所周知ISBN只需要amazon.com上热点书一点就知道了(貌似该软件也是通过亚马逊获取图书信息的)。还有很多推荐的reading list都会标注上ISBN号,更为方便!可惜这是英文图书的专利,中文的还是需要自己手动输入……这就可以想象我在手动输入进去50+中文书之后突然间想起来英文书可以直接输入ISBN之后的爽快了!

文献管理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依旧感慨中英文资料之间的巨大差距!

文献的管理主要是写论文时候的参考文献的引用,而国内一般用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或者万方就万事大吉了,而在这个方面自然是国产的比较适应水土——Noteexpress。目前该软件是v2.0,已经相当的强大了,而且界面也比较美观,用起来赏心悦目。这里说一下我主要用到的两个功能:

1.在线检索。这个是最让人省心的检索,选择一个数据库搜到文献之后就可以万事大吉,打个小勾勾就可以轻松的把题录(包括文章名称、作者、年份、期刊号等等基本信息)加入到数据库里面了。简直是——太方便了!搜索的过程和一般在CNKI上用到的一样,而且没有广告,很纯净!

2.自动更新题录。英文PDF一般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可以自动更新文章信息。然而中文在这个地方就比较遭人诟病。还好,一般从cnki下载的文章都是以 文章全名.pdf 来命名的,所以noteexpress可以自动根据文件名(在导入之后)批量自动获取题录,只要你选好数据库就可以了。

总之,noteexpress对付国内的数据库还是非常好用的!

不过对于外文,除了大名鼎鼎的endnote,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由于我常用的是Firefox,所以最让我诧异而惊喜的就是它的一款插件:zotero!号称:下一代搜索工具!这是一款火狐的插件,但是强大到你几乎不认为它会是一个插件。在这个网络时代,自动从网页中获取所有需要的信息,zotero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依赖浏览器的人来说真是一个福音!目前支持的有google schoolar(endnote X2貌似也可以了),还有主流的数据库例如jstor,通过他们就可以简单的边浏览边保存信息,还可以自动下载PDF!实在是太强大了。而且习惯endnote的可以和它实现相互的导入/导出,怒赞!最赞的是新版的已经支持netscape等浏览器了,还有word和OpenOffice插件~可谓一条龙服务啊!哦,还有wordpress!没想到吧!

归结一下所有的功能:(来自官网:http://www.zotero.org/

Features
minicon_book Automatic capture of citation information from web pages 自动获取网页中的引用信息
minicon_snapshot Storage of PDFs, files, images, links, and whole web pages 存储Pdf、文件、图像和整个网页
minicon_note Flexible notetaking with autosave 可以灵活的记笔记,并且自动保存
minicon_smartfolder Fast, as-you-type search through your materials 搜索你的存储文献材料的时候速度很快
minicon_library Playlist-like library organization, including saved searches (smart collections) and tags 可以生成图书馆组织列表,包括存储的搜索和标签
minicon_palette Platform for new forms of digital research that can be extended with other web tools and services 通过其他网络工具和服务拓展的新形式的数码搜索
minicon_firefox Runs right in your web browser和浏览器同时运行
minicon_export Formatted citation export (style list to grow rapidly) 导出易生成的符合格式要求的引用列表
minicon_tux Free and open source自由和开源软件
page_edit Integration with Microsoft Word and OpenOffice word和OpenOffice拓展插件
Saves records and notes in any language; interface available in over 30 languages

超过30种语言的支持(包括中文),支持记录中文文献信息

wordpress Integration with WordPress and other blogging software  wordpress和其它博客软件的插件支持

来几张效果图吧,比较懒~

最后是两个video demo:

intro_screencast_thumbnail.jpg

就这么多吧~享受去了!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高度决定价值——《经济学思想史讲义》有感

前几天从图书馆借来崭新的《经济学思想史讲义》这本书,不知道是不是有幸成为我所借出的这一本的第一位读者。开始的时候只是因为自己缺乏一些经济史的基础知识,所以希望找一些书来弥补,加之汪丁丁又是我比较敬仰的一位经济学家,所以当时看到是他写的就毫不犹豫的从架子上拿出来了。

接触之后迫不及待的翻开序言,薄薄的几页序言就让我知道我的观点大错特错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经济史,也不是经济学说史,也不是经济思想史,而诚如作者所说的,是“经济学思想史”。这些文字游戏之间的区别我就不在这里细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翻翻这本书,估计各个图书馆里面应该都有吧。

短短的一个小时读了两讲的内容,速度算是比较快。只可惜的是此书虽然是一本录音整理稿,但是毕竟和亲临现场听课还是会差了很远。很多精彩的知识无法现场聆听,因而颇为遗憾。没办法,谁让人家是CCER?

话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一下我们学校~当然没有什么贬义,因为学校里面的老师给了我太多的知识、思想等等诸多方面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丰富和精彩。但是从某种方面来说,现在的课程是有欠缺的。譬如,没有“制度经济学”这门课,而在我看来这门课是非常之重要的,毕竟是芝加哥学派主导经济学界好久的武器。制度经济学很多思维方法和对现实的关注角度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不论你是不是有志于从事这个方向。只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楷模。

然后就是对于“经济史”类课程。其实说实话,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开经济史我很轻视它,虽然最后考试以前突击了一下还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平心而论我对经济是的了解也就限于考试之前背的那些东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背到后来越来越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而不似先前那般感到乏味了。这学期学习发展经济学,在徐启福老师的影响下,更是对经济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寒假很重要的,除了完成“寒假作业”和写论文之外,恐怕就是恶补经济史和数理分析方面的知识了。当然,这也是我下学期最重要的几个任务之一。

读了半天《经济学思想史讲义》,感觉到现在我们看待问题的高度真的有限,很多东西汪丁丁一点出来,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希望这样不算为时已晚,至少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可以好好地学习基础的经济学知识。我现在完全是为我过去的行为买单,太烂的经济学基础导致我现在不得不恶补很多知识,reading list因而也无休止的增长。然而也在想另一个问题:山大有老师可以在汪丁丁这个高度授课吗?不乏海龟、不乏著名学者,但是就算他们有这么雄厚的经济、社会学基础,但又能讲的出来吗?至少我听了这么多老师的课,不能说没有涉及到这些东西,但是能站在一个足够高的高度上概览这些东西的老师暂时还无缘相见。但愿下学期的课程可以多多收益一些,我可不想带着这么烂的一个经济学基础去深造。

话说回来,开学除了继续完成论文之外,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恐怕就是制定一个学期的reading list了。目前划入眼帘的有那么几个方面的:经济史、数理分析方法、博弈论。另外还想读一些经典文献,而不是教科书上这些“迂腐”的定理们。此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知识,毕竟我会坚持自己的阅读原则:杂。总是感觉知识是融会贯通的,思想更是殊途同归的。所以,不能只读经济学专业领域的著作啊,虽然它们是重中之重,但是还是需要一些新鲜的、与众不同的血液。譬如,量子物理或者时间简史?

Categories
日常应用

使用Lyx+Xetex编译中文Tex和输出中文PDF

用Lyx编译英文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对于国内的人来说总有用得到中文的时候,比如这次我写论文就不得不用中文(其实是用英文写不出来)。

如上篇文章所说,在Lyx编译中文我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总是报错。无奈之下,上网搜索到了大虾们的方法。现在整理一下我所用到的。

首先是一个比较好的视频教程:Lyx和Xetex新手入门教程 可以很清晰的知道怎么配置。

然后是从各处搜集得来的代码:

usepackage[cm-default]{fontspec}

usepackage{xunicode}

usepackage{xltxtra}

setmainfont[BoldFont=SimHei,ItalicFont=SimHei]{SimSun}

setsansfont[BoldFont=SimHei]{SimHei}

setmonofont{NSimSun}

XeTeXlinebreaklocale “zh”

XeTeXlinebreakskip = 0pt plus 1pt

至少我现在可以顺利的编译中文PDF了。虽然对于那个断行还是很不满意。另外,还没研究出来PDF书签怎么弄……好晕啊……

[3.28补充] 一个很好的lyx配置教程:http://bbs.ctex.org/viewthread.php?tid=46962&extra=page%3D1

Categories
日常应用

从Scientific Word到Lyx

由于受尽了Winedit的折磨,忍无可忍之下我不得不寻找它的替代品以既享受Latex排版的靓丽,又不用那么被折磨的看那堆比HTML还烦人的代码。

那天看AER的时候注意到了后面的广告,有个叫做Scientific Word的东西,貌似很强大。于是就一直希望拿来用用。但是很遗憾是商业软件,并且很久没有更新了(两三年了都是那个V5.5),网上也找不到下载了,所以郁郁之下只能继续搜寻。然后很巧的被我发现了Lyx,一个开源免费的程序,实在是强大的让人没话说。最重要的是,Lyx为跨平台的版本~Linux,Mac,Win下都能用。

其实作为一个用户来说不用知道那么多Latex工作原理之类的东西,我又不是理工科的需要那么多复杂的功能。而且最近实在是比较懒,在做完中微作业后深感修改的不易,故而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软件取而代之。其实对于Word还是满有好感的,尤其是强大的排版功能——虽然不够规范被人诟病。但是安装完Acrobat插件之后生成的PDF也是蛮漂亮的,非常够用。不过为了找点专业精神嘛,就自己研究一下Lyx吧。

目前Lyx是支持中文的,不过貌似是繁体中文……好吧,我就偷渡到祖国的那边去好了。不过我还没有到真实的去写一篇论文,所以一直在想要不要好好的研究一下。但是刚才看完了官方的视频,实在是!!!效率太高了!!!对于一个时间有限的我来说,Lyx正是我所需要的,而且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Tex模板,真的是一件非常Perfect的事儿!Well, CTex, I have to say good bye to you!

好吧,这次的论文我决定暂时告别Word了……虽然刚刚熟悉了Word 2007的界面……

希望可以好好享受~嘿嘿~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对前辈的敬仰——凯恩斯《我们后代在经济上的可能前景》读后感

学习经济学这么长时间,读了很多书,也在正规的科班好好的学习了很多方法论。但是总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框架中,会分析问题但是走不出来思考其缺陷和现实的冲突。这也是最为欠缺的地方——没有创新,只是重复劳动。虽然可以很功利的协议写论文之类的东西,但毕竟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怎么说都是难以接受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方法始终是方法,形式的完美解决不了问题的实质,数学只是一种最为严谨的逻辑推演方式而不是替代一切的真理表达。因而,沉迷于那么方法的形式完美中并没有很好的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是让我现在颇为头痛的一件事情。诚然,思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沉淀,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忽略了思想的学习是我现在很急功近利的一个表现,不是一种好现象。

最近在忙碌的被动地应付考试中不断的试图沉淀自己的思维,用一系列经典的文献来调节心情,并主动地去思考和理解,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观点——其实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点形成的过程和问题的实质——这又有些可以归结为哲学问题的范畴了。经典的意义就在于,在不同的时间读会产生不同的启迪和思考。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今天看了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我们后代在经济上的可能前景》。限于手头资料,读的是中文译本,虽然不知道有多少失真,但是读完了对于心里的震撼是非常大的。凯恩斯作为开创一代理论的经济学大家,其想法自然有独到之处。虽然现在很多所谓的“著名经济学家”也在标榜自己的由经济道理的经济散文,但是相比于凯恩斯来说,尤其是从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思想深度来说,实在是不足一提——这有点是当代中国学术浮躁的反应。凯恩斯是一个经济学家,但他的思维远远不限于经济学领域,而是有很多对于社会、哲学、宗教等等领域的思考,其经济学家“悲天悯人”的天性自然的流露于字里行间。

一个人思想是不是深刻,不是简简单单的自我标榜和考虑到社会每个层次就可以的。在我看来,能不能关注到是一个层次,关注到之后怎么去分析和演绎又是另一个层次的事情了。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的需要是永无止境的。不过,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的需要,即是说,不管周围的其他人境况如何,我们都会感到这种需要的存在;另一类是相对的需要,即是说,只有当这种需要的满足能够使我们凌驾于他人之上,产生一种优越感时,我们才会觉察到这种需要的存在。这第二类需要,即满足优越感的需要,也许才真正是不知餍足的,因为当一般的水平有了提高之后,这种需要也会水涨船高,不过,绝对的需要也许将很快达到,其实现的时间也许要比我们大家所意识到的还要早得多,而当这些需要得到了满足,那时我们就愿意把精力投放到非经济的目的上去。

…………因此,显而易见,我们是凭借我们的天性——包括我们所有的冲动和最深层的本能——为了解决经济问题而进化发展起来的。如果经济问题得以解决,那么人们就将失去他们传统的生存目的。

……对那些为了每日的面包而辛勤劳动的人来说,闲暇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乐事;而当这种向往成为现实时,他们才发现原来是另一番滋味。

这段话在我们看来并不新鲜,或许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不是什么独创。但是当你在这篇文章中看到这些文字,在被前面的思维所影响着的时候,突然间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这并不算得上什么写作的技巧,而是作者严谨的逻辑思维的体现。说理说得透彻,这才是一个经济学家最为难得的技能。其实单单这一段,已经超出了传统经济学分析的框架——或者说我们必须在原来的框架里面进行一些所谓的拓展——但是这却是很多经济学家恐慌的缘故,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害怕经济学基础的颠覆。正如科斯在经济学引入制度因素的伟大贡献,还有后来引入不确定性分析的贡献,经济学每每都经历了一次在外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痛苦”过程。这人为的延缓了经济学发展的进程,也是其现实解释力和预测能力颇有有限的诟病所在。

虽然很多经济学家喜欢引入不同形式的效用函数来解释人们的行为,但事实是人们的行为真的能够用一个足以概括的函数来抽象描述吗?当然我不否认贝克尔和冯·诺依曼的伟大贡献,事实上我们一直在他们的伟大思想框架下耕耘着,他们给了我们一种认识这个世界的科学方方。只是我一直认为宏观经济学缺少一些真正的分析立足点,始终难以接受它把所有的社会现象视为同质化基础上的分析——虽然在统计学看来是很有道理的。我只是想知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究竟离社会发展的本事规律偏离了多远?还能走回正确的轨迹上吗?

凯恩斯想到了社会发展的许多问题,也意识到了经济学现有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但是他所处的时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大萧条)赋予了他更为神圣的使命,而上帝并没有留给他更多的时间来完善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每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到最后,都是一种哲学层面上的思考。但是思想和感知有了之后,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还需要很多的时间和很多代人的努力。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的需要是永无止境的。不过,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的需要,即是说,不管周围的其他人境况如何,我们都会感到这种需要的存在;另一类是相对的需要,即是说,只有当这种需要的满足能够使我们凌驾于他人之上,产生一种优越感时,我们才会觉察到这种需要的存在。这第二类需要,即满足优越感的需要,也许才真正是不知餍足的,因为当一般的水平有了提高之后,这种需要也会水涨船高,不过,绝对的需要也许将很快达到,其实现的时间也许要比我们大家所意识到的还要早得多,而当这些需要得到了满足,那时我们就愿意把精力投放到非经济的目的上去。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一旦形成,又会很好的指导实践。

马克思一语道出了理论的实质。虽然我不欣赏现在大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方法,但是实质上马克思哲学原理可以很深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他所倡导的辩证唯物主义在目前看来是一种颇为客观和使用的对待这个世界的方法。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哲学并不是背背书就能够学好的,是要随着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加深而形成的。况且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思想家,也不需要所有人都有哲学领悟。如同“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物理学家“一样。

诚如题目所指的,读完凯恩斯的文章,在被他的思想深深震撼后,对于他的印象决不仅仅是“政府干预经济”理论提出的意义了。有的时候我们说历史很重要,因为历史给了我们一个看问题的依据——以史为鉴。这里想说的是,理论本身并不重要,结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伴随着它的假设在一个理想的框架内如何分析,怎么在现实生活中拓展应用,然而最后是,他的思想到底应该如何发展下去?我承认,我的思想越来越多的被不同的“大家”影响着,或许暂时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需要时间来沉淀,需要实践来印证,需要经历去感知。我想后面的,正是我现在最为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