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经济、IT观察与思考

复杂网络和社会网络

在正式的写昨天列下的三个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点关于复杂网络(complex network)和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的东西。

第一次从学术意义上接触这两个词儿还是不久之前,也就是去年冬天的R会议上。已经记不得是谁的presentation里面有一幅很经典的复杂网络的图了(当时学到的东西太多了,很难一一拎清楚来源了。欢迎各位知情人士把图扒翻出来给我),而后大家的话题也多多少少牵扯到复杂网络。

先澄清一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从我的理解来说,复杂网络更多的是一种数学工具,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而社会网络则是一种概念和定义上的东西,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现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网络的时候会经常用到复杂网络的工具,这也是二者的结合点。简而言之,复杂网络>社会网络。

或许社会网络中最著名的就是“六度分割理论”: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 人。”

还有一个著名的“150法则”:

从欧洲发源的“赫特兄弟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这些组织在维持民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 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的规模,他们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把 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150成为我们普遍公认的“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

我第一次对复杂网络有个感性的认识大概是大一的时候,当时雅虎中国出来一个很有趣儿的名人搜索(当然现在很多网站都有了),然后我就泡在上面折腾了个把小时。

复杂网络从数学的角度看自然离不开“图与网络分析”(插曲:我觉得运筹学是我学的最得心应手的数学课,几乎不用证明多好啊,直观的很容易理解,算法上的东西比定义上的容易搞定得多)。不过这里我们撇开数学不谈,看看复杂网络的应用(原文在此):

研究所涉及的网络主要有:生命科学领域的各种网络(如细胞网络、蛋白质-蛋白质作用网络、蛋白质折叠网络、神经网络、生态网络)、 Internet/WWW网络、社会网络,包括流行性疾病的传播网络、科学家合作网络、人类性关系网络、语言学网络,等等;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数学上的图论、物理学中的统计物理学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钱学森给出了复杂网络的一个较严格的定义:具有自组织自相似吸引子网络的内聚倾向)、小世界相互关系的数目可以很小但却能够连接世界的事实)、无标度中部分或全部性质的网络称为复杂网络。

看来看去,社会网络无疑是复杂网络应用中最好观测、最易直观理解的例子。

之所以提起来这个话题,主要是前几天无聊的时候翻了翻去年10月的一期《大众软件》,虽然其中《复杂网络——网络的科学》一文更多的是一种科普的角度来阐述复杂网络的概念,但是也并非没有分析上的启迪意义。复杂网络或许从数学工具的角度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框架和脉络,但是真正应用到社会学中,又是另外一番天地。经济学的研究现在特别讨厌弄个假设然后找个数学家来解题,毕竟我们研究的是人类的行为。

记得R会议之后Mr Liu曾发给我一篇沃顿商学院俩教授写的论文,原文载于Marketing Science,标题为New product diffusion with influences and imitators(谢谢tryshy订正)。可能从商业的角度看这篇文章有着自己的市场营销层面的价值,但是我感兴趣的则是里面利用的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当时我是出于我理解中的微观经济学缺少一些人类行为层面的分析(我总觉得贝克尔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里面只是分析了经济因素而非把行为本身作为一个决定模型的因素),也想多了解一些behavior economics方面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群体的行为必然是个人行为的加总,只是这个不能简简单单的是一个线性加法,而有着更多的决定因素和嵌套关系。

对于群体行为,心理学和社会学了解的要比经济学通透的多,他们的精华成果也颇为值得借鉴。我欲借复杂网络构建模型,却奈何对其理解不足,怕造成灾难性的错误,只得搁置。故而对于群体行为,即将撰写的博文中只会涉及正态分布和布朗运动,暂时放下复杂网络。或许有朝一日,对复杂网络的理解通透了之后,可以在两者之间构建一个桥梁,或许能看到一番新的景象。

Categories
Wordpress

对落园的一些例行调整

昨天更新了一下PageNavi这个插件,然后发现新版本自己带了一个CSS,导致我原来在模板中定义的样式失效,这也刺激了我去好好休整一下这个四处透风的Wordpress。

+改回来页面导航的样式

+调整了前台页面的文字,把所有不适应国情的英文字符都改为中文了(分家咯)。现在留下的大概只有RSS, Tag这些不好翻译也不用翻译的个别英文了。

+调整了个别位置英文字体的样式,排除了宋体显示英文。

+调整后台目录,使得wordpress可以实现自动升级(已升级至最新版)。由于支持widgets的话对CSS文件需进行较大调整,所以暂且搁置。

+顺手升级了后花园的TextCube,其实我仍然觉得这个是不错的blog系统,不过可能更适应韩国。

-调整模板,去掉自动将半角符号转换为全角符号的函数(可能仅有中文版有此毛病)。

+更新了表情包,由“洋葱头”换成了“胖兔子粥粥”。由于GIF动画图片不足,又加了一些静态的。。

+修正了评论页的一些错误,主要是被密码保护的文章评论页模板问题。

唯一不爽的就算在中文14PX的显示下,英文字体显得很粗糙(Firefox下,可能是没有cleartype支持的缘故)。正文中的英文只能继续这么忍受着了。

Categories
日常应用

打破语言坚冰,LyZ引用中文文献!

不久以前介绍过LyZ这个神奇的firefox插件,成功的沟通了Zotero和LyX,让工作效率又翻番了。可是最近在处理中文的时候发现它并不是那么完美,中文文献的引用还是存在问题的。所以我就跑到原作者Petr博客上去厚颜无耻的留言,问他能不能升级一下眷顾我们这些非拉丁语系的贫苦大众们。Petr很快的给我直接回了邮件,在我发过去一个测试的中文文件(UTF-8编码)之后仅仅两天,他就升级了LyZ。现在新版已经可以从Firefox插件网上下载了

在这个新版本中,主要加入的就是对UTF-8编码的支持,即可以通过Firefox的about:config里面改变extensions.lyz.use_utf8的值,从false到true,然后LyZ就不会过滤掉UTF-8编码的非拉丁语系的文字了。

有了对于UTF-8的支持,那么接下来对于中文的支持就水到渠成了。这个时候在Zotero里面可以直接引用中文文献,会按照作者姓氏第一个字符的编码引用到LyX里面。然后我们就可以在LyX里面顺顺利利的按照通常的方式改一下格式,比如改成“作者 年份”。

这个时候除了感动到无以复加,我还能说什么呢?万事俱备,只欠把Sweave和LyX配合好,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开始敲键盘了。

Categories
日常应用

在Google Reader里查看新浪博客RSS中图片

新浪博客某种程度上挺烦人的,比如虽然相比于那些RSS只输出摘要的网站,他家的RSS输出的是全文,但是图片做了限制外链,所以导致Goolge Reader等在线RSS阅读器看不到文章里面的图片。其实这个对我来说本来不算是啥事儿,少一张两张的还省了加载时间,但是最近不行,我新近订阅了一大堆关于“美食”“厨艺”“烹饪”之类的博客,就是指着图片学习做饭呢,一个个点过去实在是太麻烦了。

好在,互联网是伟大的,搜了一下就看到了解决办法,在Firefox里面只需要:

  1. 安装 RefControl 扩展
  2. RefControl Options – Add Site:
    • Site: photo.sina.com.cn
    • Action: <Block> (send no referrer)

很简单的说~其实原理无非是屏蔽掉浏览器传给服务器的referer信息。其实同理,类似的操作可以解决一大片的限制图片外链的网站。只是,此方法只能用于本机(本浏览器、本账号 if applicable)。

至于IE浏览器……我就没有细细找相应的方法了,我总觉得在IE下用Google Reader的人不会太多……

刚发现的,再奉上搜狐博客图片外链破解:

  • site: img.pp.sohu.com.cn
  • Action: <Block> (send no referrer)
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网络新发现

[译文]动物们真的有动物精神吗?

原文标题:Do Animals have Animal Spirits? 

Marginal Revolution新鲜出炉的一篇博文。我承认这次我是标题党,动物精神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而已。

译文:

我们在自然界中很容易看到“真实商业周期(real business cycle)”。我们不妨想象一个小生态系统——池塘。有一年一只寄生虫感染了浮萍。没有浮萍那么青蛙就没法捕捉飞虫,而后飞虫大量繁衍,但是青蛙却倍感饥饿,导致梭子鱼能吃的东西也变少。如果我们衡量总池塘的生物量(gross pond biota,GPD——译者注:这个我开始居然看成GDP了),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的循环。事实上,如果我们测量池塘中的不同“部门”(青蛙、飞虫等),我们可以描绘出一幅完整的池塘中的每个部门依次对于开始这个冲击的反应、以及对其他所有部门的影响(就如同向量自回归)。

池塘里有一个凯恩斯经济周期吗?换言之,动物精神可以驱动一个自然界的商业循环吗?对我来说,很难确切的看出这个循环怎么工作。我们需要“钱”或者类似的东西对流动性产生冲击并且带来投资的下降。我们或许会得到一个群体协作类型的商业周期(coordination type business cycle with herd behavior,如同Roger Farmer)。有趣的是,在生物学中的这个趋势,至少在我看来,已被认为是群体行为——作为群体的最优选择,但在这里并不一定适用。我们知道粘菌在面对压力时候的自我组织和聚集。这个过程可以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外部冲击吗?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可以提供一个商业周期循环的行为模型吗?如果只有人类拥有动物精神的话,这恐怕有些稍显荒诞。生物学和经济学有很多值得相互借鉴之处(译者注:比如一位评论者就说到“用Google Scholar”搜索一个生态系统循环模型“economics Lotka–Volterra”将得到3000+结果。)

顺带翻译一下的一个貌似来自学生物的人的回复:

如果我们允许青蛙换换口味,吃点原来不爱吃的东西,那么我们将不会看到如上的循环。
如果我们允许青蛙储存飞虫,我们也将看不到这个循环(他们将消耗那些存货并且用来交易)。

---我对生物学的了解胜于宏观经济学,先在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