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游来游去

没有菜单的餐厅

对于吃的,我一直是很不计成本的。最近一段时间闷在家里填饱肚子而已,不免怀念以前吃过的难以忘却的味道。

除了上网查阅知名餐厅和需要预订米其林之外,有时候信步而行也是一种寻找美食的方式。记得2010年到访那不勒斯的时候,夜色渐深,和朋友饥肠辘辘,便出门觅食。走到Porta Capuana附近,正在迷茫去哪里吃的时候,鼻子闻到一阵香味。仔细一看,附近有一家藏在石头墙下的餐厅。走进去,不仅仅对方一句英文都不会讲,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没有菜单。仿佛只是在他们家人的后厨吃饭一样,当日只供应一道菜,海鲜意面。十年过去,印象渐渐模糊,却不时回味着那碗意大利面。

当年已经有了相机,但是没有智能手机,还是靠着纸质地图寻找方向。可能当时只是想出门吃饭,所以并没有带着相机。翻遍当年的照片,并没有办法找到具体的图像记忆。模糊的味道记忆帮我勾勒出那年的盘中餐,大致是带着蛤蜊的linguini。

后来,在意大利其他城市,在欧洲其他城市,在世界的其他城市,陆陆续续吃过很多意大利面,却再也没有那一盘的记忆鲜美。我甚至不知道,是不是故地重游就可以找到那家餐厅。若干年前在巴黎无意吃到的某家fondue,六年后再去,味道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或许是味觉在变,或许是时日太久,记忆出现了偏差,或许是厨师已经换人了。世界上很多事情,其实也和这种一面之缘的美食一样,只有那个时刻和环境,才能深深地埋入记忆。

p.s. 我觉得最好吃的城市,其实是秘鲁的利马

Categories
游来游去

放怀大吃——秘鲁(二)

秘鲁国土面积不大,却是地形变化多端。首都利马的机场就在海边,所以海拔几乎为0。在Cusco生生死死的熬过了一日,回到利马的感觉瞬间就满血复活了。果然,人还是要靠氧气生活的。

利马算不上现代,也算不上陈旧。市中心的市政广场和教堂非常欧化,如果不是知道我在南美我会以为我到了某个欧洲小城。秘鲁的历史离不开Saint Francis家族,去看了他们的墓穴catacombs也是非常别致的体验。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在利马,最重要的,就是吃。

秘鲁前后经历了好几次移民和劳工迁入,所以除了当年的西班牙裔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亚裔,尤其是日本裔和华裔居多。秘鲁的饮食受到多方文化的影响,取其精华,便诞生了无数让人惊艳的美食。最著名的大概就是ceviche,柠檬渍鱼。生鱼片的吃法说是源于日本,然后用柠檬汁浸泡去腥,加上少许辣椒洋葱开胃,配上当地产的大颗粒玉米和红薯。我一个不怎么吃玉米和红薯的人都把盘里的食物吃的干干净净,可见这调和的味道有多么美妙,另配有紫玉米榨汁的chicha解渴。回到美国几周之后还在回味ceviche的余香,忍不住跑到三藩城里的店回味一番,却无论如何都感觉少了一点什么。

ceviche可算是国民小吃,丰俭由人。既可以在海边的繁华餐厅里面点一盆ceviche配整只大龙虾,又可以跑到生鲜市场旁边的小店点一份当日捕获的新鲜鱼肉。百吃不厌。然而利马除了ceviche,还有很多让人回味无穷的食物。比如中国的炒饭。我以为异国他乡的中国菜并不会让我多么惊艳,然而秘鲁的炒饭一上来我就臣服了。和我们常吃的炒饭像又不像,最后来不及细细琢磨为什么这么熟悉又陌生,先吃为敬。除了食物,喝的方面有pisco酒,也有各种当地水果榨出来的果汁。什么granadilla西番莲,membrillo 榲桲,Chirimoya 番荔枝,Lucuma,各种榨汁冰沙推上来简直是舌尖天堂。

利马还有一样神奇的就是它聚集了全球前50佳餐厅里面的三家:Central (#5),Maido (#8), Astrid y Gastón (#33)。前两家实在是太火了,我提前两月下手都没订到,能吃到第三家也是感到非常惊艳了。一顿饭从7点吃到10点,足足15道的tasting menu,吃得我好累。有一道peking cuy让我觉得像北京烤鸭又不像,后面反应过来cuy是豚鼠...更像烤乳猪。下次如果有幸再去利马,一定要提前定好这三家餐厅。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