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读书有感

飞蛾扑火

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这么壮烈过,我好像从小就是一个偏理智的人。人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而现在可以越来越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少过于激动和兴奋,甚至怀疑是不是肾上腺分泌失调了,赶不上兴奋的速度,于是就越来越安静了。

火对于飞蛾,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在明媚地摇摆,还是炙热地拥抱,还是忽明忽暗地眨着眼。我不曾经历,自然也无法理解。我不知道飞蛾的眼球是什么构造,会像白鹅那样看什么都是小不点,还是像青蛙似的只能感触移送。我想不出是什么样的执念让飞蛾奋不顾身地飞向火焰,然后燃烧,燃烧,任自己的灰烬和火苗的烟迹混成一缕。

然而扑过了,就过了。此种心迹不会再被复制,也不会再去扑火。伤痕累累,无人幸存。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奇”人轶事2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择偶标准是啥,只能写三条。我想了想,

  1. 人品
  2. 性格
  3. 才华

前两者不说了,人品性格是对于朋友的基本要求,不仅仅是择偶。才华则是致命一箭,两眼冒爱心那种。

我本以为这只是女生对男生的要求,殊不知男生却又不都是看脸的动物。奇人当年有个门当户对的甜美妹子,他却郁郁不乐。问及,他说,什么都好,就是缺乏一点心灵共鸣,没法在家里谈物理谈哲学。后另觅佳人,琴瑟和鸣。

自此以后,我便信了原来寻找心灵伴侣是两个性别都会有的诉求。若是貌合神离,又何必耽误彼此。若伯牙子期,又何妨相见恨晚。

幼时觉得秦观扭捏,写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今日读来,却是别有一番惺惺相惜的味道。

此为命数,可遇而不可求。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奇”人

说一个我认识的奇人。这人学物理的,做起研究来也很有天分,也很通人情世故。只是这人有一点不好,不用手机。对的,在现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许多人忘带手机就跟丢魂了似的年代,他不用手机。

这事儿要搁二十年前,还真算不上多么奇,所以奇字打个引号。可惜他晚生了一些年代,赶上了这个信息社会。跟他联系只能靠email,还好他是看邮件的,所以他是上网的,只是不用手机。有次约在复旦边上的咖啡厅,他跟我讲因为没有手机号,所以没法用星巴克的wifi查邮件。好在营业员也是见多识广,以为他旅居国外,大概这在复旦周围也算常见。

我也算是讨厌手机的人,却也被工作所累、不得不看手机。除了工作邮件和短信,其他各种即时信息app都是没有通知的,所以基本也看不到,算是对这个世界的妥协吧。偶尔有个周末,懒得充电,就任手机自生自灭。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囧事一则

有个面试经历挺好玩的,记录一下。

面某家数据科学家...

面试官:你一般用什么语言?

我:r用的比较多,python也可以。

面试官:你写一下xx算法的实现(某个简单的计算机算法)

我:xxxxx()这个函数?

面试官:你自己写一遍。

我:我记不太住了,当年学过,考完四级就忘了(我还无聊到去考过计算机四级)...我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不太写这种程序。r和python, c不一样,里面函数比较多,大部分可以直接调用(我想说:我很少操作指针这种东西)。我用统计方面的函数比较多。

面试官:所以你们写程序就是调用一下函数?

(结束)

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唉,无力辩解的忧伤。没法跟cs出身的面试官友好的谈话了。我以后再也不指责那些直接拿各种现成的统计模型往数据上套的“数据”工程师了...人家至少不需要调用函数包,看看模型的伪程序就可以自己写了....

后续:然后我就去刷leetcode了...

后续2:对“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这个职位我都有心理阴影了...面一个挂一个,呵呵。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旧事一桩

近日看众议校园霸凌,偶然想起一桩旧事。

大概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有次作业还是考试来着,数学老师要我们做错了的题各抄100遍(唉)。我自己显然抄不完,好在老师说可以家长帮忙抄题干(当年没复印机...),学生自己填答案。于是回家跟爸妈讲。估计当年爸妈也是甚为忙碌,听说之后暴怒,直接电话打给班主任还是校长(唉)。于是第二天我就啥都没带去学校了,数学老师大概是被告知情况然后也没说什么。

然而这个故事的后续是,数学老师在接下来的两三年一直不跟我讲话,上课提问我举手也从不点我。有次临堂测验,先完成先上去讲台给她评分,结果我一早上去她找了个茬把我赶回座位,直到快下课才给我勉强评分。

这种冷遇成为了我那几年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每天都是毫无自信的去学校。性格日渐孤僻,也被同学疏离,说话结结巴巴...

后来我也惊讶我是怎么度过的。可能一来我神经比较大条,过去了就算了(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二来,高年级之后,数学变难且开始全民奥数,我那一点小小的天分发挥了作用,老师无法继续无视。三来,五年级换了数学老师...

今日回忆此事,一想说当年学校老师素质也是变数颇大,二则是年轻父母的处理方式也是非常欠考虑。终归都是人生的学习印记。

补一点长远影响吧。这段经历导致我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一直回避数学。初高中回避数学竞赛,报志愿回避数学专业...时至今日,依然不知道是福是祸。